供应商管理是个大学问,各公司管理的条条框框也不一样。
这里想从数据化管理的角度,通过一些指标的统计来帮助选择、评估和监测供应商。
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Delivery)、服务(Service)、技术 (Technology)、资产(Asset)、员工与流程(People and Process),合称QCDSTAP,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前三个指标各行各业通用,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三个指标相对难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服务指标介于中间,是供应商增加价值的重要表现。前三个指标广为接受并应用;对其余指标 的认识、理解则参差不齐,对其执行则能体现管理供应商的水平。
一、看供应商的财务能力
看供应商的财务能力是为了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毕竟谁都不会选择一个有风险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财务能力分析从清偿能力开始、清偿能力取决于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取决于公司的周转能力,最后是资本结构,是供应商的基石,决定供应商的长期绩效。
1、清偿能力:清偿能力的衡量是为了判断供应商是否有资金链中断的风险。
-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体现该公司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低于2就说明该公司可能有短期清偿困难。)
-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库存)/流动负债。(体现供应商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低0于.5表明该公司的现金流风险高。)
- 净运营资本周转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体现供应商的清偿能力,必须是正的,否则说明该公司有资金中断的风险。)
2、 盈利能力:主要体现为资产回报率和净利润率,比较适合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对比分析。
- 资产回报率=净收入/平均总资产。(体现供应商利用资产的效率,用做供应商之间的对比分析,当一个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低于另一个公司时,往往说明改公司在技术、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额。(体现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高越好,但是因为行业间指标数值差距大,需要做对比分析,可以与竞争对手、历史数据、计划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看出公司的盈利水平。)
3、周转能力:周转能力不仅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同时也包含库存管理能力等。
-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应收账款。(体现供应商及时收回账款的能力,周转率越高,收回账款的能力越强,资产利用率越高。)
- 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体现供应商管理应付账款能力,周转率越低,说明供应商可能面临资金周转问题。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从采购到付款的周期越短。)
- 库存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体现供应商的库存周转能力,体现把流动资产转化为现金流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供应商从销售端到现金变现的阶段越短,周转率低,说明供应商更多的资金压在库存上,公司资本的利用率不高。)
4、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公司的基石,在此反映供应商的长期绩效。
- 总负债与权益比率=总负债/总权益。(体现供应商的资本结构,最好和行业水平进行比较,越高风险越大。)
- 长期负债与权益比率=总负债中,长期负债/总权益。(体现供应商的资本结构,最好和行业和历史水平进行对比,总体上看是越低越好。)
二、成本
常用的有年度降价,要注意的是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例如年度降价5%,总成本节省200万。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采购方按交货期定,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 。这些一定要与供应商事前商定。
多采购回馈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回扣。这个条款给购卖双方动力来增加采购额。付款条件是指在公司资金宽裕的情况下,鼓励供应商提前领取货款,但给公司折扣。例如货到10天发款,给采购方2%的折扣等。这两个方面设立具体的指标也未必现实,很多公司把它算作年度采购价差的一部分。
三、评估交货情况
按时交货率与质量、成本并重。概念很简单,但计算方法很多。例如按件、按订单、按订单行,按时交货率都可能不同。常用的是按时交货率,一般用百分比。缺点与质量百万次品率一样:一个螺丝钉与一个发动机的比例相同。生产线上的人会说,缺了哪一个都没法组装产品,有道理。但从供应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生产周期只有几天的螺丝钉与采购前置期几个月的发动机,还是不一样。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例如库存为零,风险很高;库存低于最低点,风险相当高;库存高于最高点,断货风险 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这样,统计上述各种情况可以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的走势。
上述三大指标可客观统计。尽管没有一种完美的统计指标,但只要统计口径一致,不同供应商之间、同一供应商的不同时期就有可比性,就能很好反映供应商的总体表现。
四、质量评估交货情况
百万次品率,这个指标简单明了,但也会有问题,比如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10000元的发动机的比例一样,质量问题出在哪里都算一个次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单、低值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总体合格率。在不同行业,标准大不相同。例如在采购品种很多、采购量很小的“多种少量”行业,百万次品率能达到3000就是世界水平;但在大批量加工行业的零缺陷标准下,这样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八成属于淘汰对象。
质量成本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 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 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0×1000 10×1000 1×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
质量领域还有很多指标,例如样品入厂检测合格率、最终客户退货率,质量问题重发率(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等。不管什么质量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有可对比性,才能增加公司内部及供应商的认可度。而且质量统计不是目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象(质量问题)发现供应商的系统、流程、员工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督促整改,达到优质标准。
五、服务
服务没法直观统计,但是,服务是供应商的价值的重要一环。
已故IBM首席采购官Gene Richter,三届美国《采购》杂志“采购金牌”得主,总结一生之经验,有一点就是要肯定供应商的服务价值。服务在价格上看不出,价值上却很明显。例如 同样的供应商,一个有设计能力,能对采购方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个则只能按图加工,哪一个价值大,不言而喻。
建议采用满意度调查的方式,下到工厂一线,调研工人,对什么品牌的供应商赞不绝口,什么品牌的供应商叫恶连连。
还有,技术、资产、员工与流程指标则相对主观,统计上不是很直观但却是衡量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一环,这里不多赘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