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12月19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揭牌。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地方人民政府合作,以建设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的形式整合优化国家和区域农业科技资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支撑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第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吉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王珉,来自广东、湖北、四川、江苏、山东、河南、内蒙、辽宁、黑龙江等省级农业科学院,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代表,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东北创新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构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区域中心。自今年3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省科技厅和省农科院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和《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任务目标。在省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农委等有关部门和长春市的大力支持下,在长春市净月开发区解决了东北创新中心建设用地16.8万平方米、科研用地20公顷,先后拨付资金或由政府担保申请世行贷款共计1.2亿元投入东北创新中心建设,并批准东北创新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东北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创中心已于10月15日,与吉林省境内的长春、吉林、白城、通化四个市和延边州的农科院签定了东北创新中心工作站(即实验站)建设协议。
东北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实现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体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动力,有效整合东北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立足近期,着眼中长,突出重点,强化创新,重点解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参加东北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的各有关农业科学院的代表,同期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关于东北创新中心建设进展的汇报,研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的关于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与会代表认为,国家要按照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综合区划,建立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试验站为核心;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中央政府统筹为主;农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农业科技转化为一体的全国公共农业科研服务系统。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以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负责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农业科学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工作。区域中心则以优势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整合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负责区域内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知识创新工作,在全国要建成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华南、西南、黄土高原、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青臧高原、西北绿洲以及海洋水产共11个区域中心。国家农业科技试验站,以科研实力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地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建成50个左右综合性、300个左右专业性农业科研试验站,负责区域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熟化、组装、集成、配套与示范等工作。
各有关农业科学院的代表们反映,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一个省的范围来看,受科研机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缺乏计划和协作、经费投入不足不稳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
有资料表明,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还很薄弱,人口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都对农业提出很高要求。农业科研具有公益性,周期长。国家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专职的农业科研队伍,全心全意为农业发展服务。
代表们表示,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着粮食安全、农业重大病虫害、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政府持续稳定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