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所成果获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完成的“国家特种动物基因库建设与高效利用”项目,荣获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该项成果针对我国特种动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综合评价、开发利用等基础工作薄弱,致使我国一些珍贵、稀有的遗传资源丢失,基因资源挖掘创制研究滞后、优异遗传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我国特养业的主要动物品种(如水貂、蓝狐、银狐、兔、犬、雉等)长期依赖国外等制约我国特养业发展的瓶颈,特产所牵头全国数十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保种场等单位,历时18年,系统开展了特种动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等研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特种动物基因库,开展了特种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挖掘、分子辅助育种研究,以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果。

  据悉,特种动物基因库保存了鹿类动物、毛皮动物、特禽、家兔、犬等动物共500多个类型(品种);首次开发出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检索系统,实现了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及全方位信息数据、活体资源、基因资源的国内共享;建立了特种动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制定了66个特种动物遗传资源收集、整理、评价、保存、共享等技术规程;从分子水平对初步筛选出的48个优良类型(品种)进行了开发和评价,为特种动物新种质创制提供了基础材料,解决了我国特种动物遗传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首次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完成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中国梅花鹿基因图谱的完成对揭示其独特生物学特性及鹿茸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克隆得到东北马鹿MSTN基因三个外显子,成功克隆甘肃马鹿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序列,基因全长3168bp,为茸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创建了茸鹿、毛皮动物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新品种4个,所提供的育种素材培育新品种12个,改变了我国特种动物“无良种”的局面,为推动我国特种动物饲养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该项成果取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学术论文232篇,其中SCI收录46篇,出版书籍9部。培育的新品种已在吉林、辽宁、山东等12省区400多个饲养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据近几年不完全统计,累计推广规模达300余万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10:39
下一篇 2022年5月14日 上午10: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