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农业科研“顶天、立地”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题: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农业科研“顶天、立地”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研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如何使科技创新能够长期稳定开展?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了解到,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十年来,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不断加快农业科研国家队科技创新。

“我们不断探索适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组织管理模式,构建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探索出一条农业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跨越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说。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按照学科方向组建了330个科研团队,建立起以稳定支持为特征的科研投入机制、以学科团队为单元的科研组织方式、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农科英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体系、以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合作交流机制。

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围绕重大农业科研任务,组织跨学科跨团队开展重大任务联合攻关:

——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发现水稻减氮高产早熟基因,为全球水稻和其他作物增产带来新曙光;马铃薯育种打破传统育种两大瓶颈,可将马铃薯育种周期由10年至12年缩短到3年至5年。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有力支撑“虫口夺粮”;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大幅促进主产区玉米增产增效;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LED植物工厂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迈向高级阶段。

——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创制出一批重大产品。早稻“中嘉早17”成为南方稻区当家品种;成功选育耐热、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麦895”;“中油杂501”刷新冬油菜高产纪录;“广明2号”白羽肉鸡、“华西牛”、中新白羽肉鸭等品种打破国外种源垄断。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产出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H5/H7灭活疫苗的研发成功阻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优质蜂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奶产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技术保障餐桌食品优质健康。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表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今后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要继续发挥好创新工程稳定性支持优势,建立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接的院所团队重大任务框架体系。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跃升计划,采取一系列举措,支撑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加强基础研究,建设一批科学中心。支持青年领军人才围绕前沿科学与新兴交叉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实现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强化重大任务联合攻关。聚焦种子、耕地、绿色低碳、生物安全、农机装备、乡村发展,组织实施院级重大科研任务联合攻关。

强化链式创新。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和产业专家团,部署从源头科技创新到技术集成、熟化应用的一体化链式创新。

同时,加快打造高端智库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高地。做好国家重大需求战略研判,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实施国际农业科学计划,推动合作平台建设。

来源: 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1日 上午8:05
下一篇 2024年6月21日 上午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