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他坚定梦想

将少时爱好进阶为专业

他持久耕耘

科研遇阻也不怕从头再来

他重选专业

在不断探索中明确方向

他勇于突破

永远不给自己设限

作为本科生

如何开启自己的科研之路?

四位复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

与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他选择大气科学,科普大气科学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2011年夏,超强台风“梅花”成为新闻热点。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傅正航,那时起对天气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梅花’在令人惊叹的结构之下,隐藏着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这种反差激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傅正航第一次接触到雷达图,发现自己能通过它预测短临天气。“我很快把一小时内会下暴雨的消息告诉家人,他们不太相信,结果和我预报的一样。”回忆起自己与天气的第一次“交手”,他颇有成就感。

初二,傅正航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社交账号“川渝气象爱好者”,分享交流关于气象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他进一步逐渐感受到大气科学的无穷魅力。高考进入复旦后,他将爱好进阶为专业,在专业分流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气科学,圆了自己的气象梦。

大气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非常扎实的数学和物理专业基础。大学期间,傅正航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还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

谈及成绩优异的秘诀,他认为最大的动力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平时,他喜欢和同学探讨问题,在讨论中激发灵感、深化思考,一步一步挖掘真相。“对我而言,探讨的过程对提升理解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此外,他还时常复述课程ppt和知识脉络,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有时发现自己明明懂了,但要把它讲出来还是有点困难。如果能复述出来,才证明我真正掌握。”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在保持学业成绩的同时,傅正航也积极投身科研。大二学年,他通过“启明星科创计划”进入叶兴南教授课题组,研究上海的空气污染特征与机制。一年后,他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论文分析了上海2019-2020年气溶胶的化学和酸度特征,通过热力学模式给出了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减排策略。

始终关注台风活动的他,在完成“启明星科创计划”后,又开始了“望道计划”课题研究,开展关于全球变暖下台风的活动特征和可能机理分析的研究。目前,项目部分成果已形成论文,投稿至国际权威期刊,另一篇论文也正在准备中。

两年前,傅正航还加入国内最大的气象科普自媒体团队“中国气象爱好者”,创作科普内容累计阅读量近3亿。同时,他还联合院系学生会,多次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接触到科研之后,傅正航发现有更多知识可以分享。2022年4月,他重新启用2016年建立的“中气爱科技新知”微信公众平台,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介绍复旦大气系的最新科研成果,讲述科研故事和大气系的学生风采。暑假期间,他参与创作的科普视频《今年为什么热成这样?2022超强高温的底层逻辑》,全网播放量超500万,获b站年度最受欢迎创作者提名。

未来,傅正航将继续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勇攀科研高峰,同时积极开展科普,“不仅要把论文写在学术期刊上,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

立志做解决真问题的真科研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大学三年连续三次荣获国家奖学金,2019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叶俊杰是怎么做到的?持久的行动力是关键所在。

他认为首先要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不管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都要学好学扎实。为此,他自己搭建多学科知识框架,融会贯通。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分门别类,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时间规划,做到各类课程均衡发展。

叶俊杰从小就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习惯把每天学习任务精细化管理,制定计划并一一执行。遇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也总习惯第一时间完成。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正是这个习惯,让他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科研也齐头并进。大二暑假,叶俊杰就树立了攻读研究生的目标,申请加入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起初,他跟随实验室的博士后学长学习尝试,一学期后,在老师和学长的鼓励下也开始开展实验、撰写论文。选定研究课题后,叶俊杰做了大量调研和理论设想,但实践发现实验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和学长探讨尝试许多解决方案未果。

就在他们决定写成3-4页的短文,即将向期刊投稿时,叶俊杰不甘放弃,又重新审视实验思路,紧急跑数据、做实验,发现有个指标代码出了问题。他修正代码,发现实验结果很好。和学长商量后,他们决定将短文改成8页以上的长文。

此时距离投稿仅剩一周,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线上协作,夜以继日追赶进度,最终在截止时间前将文章投出。回首整个过程,叶俊杰感叹,科研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2022年10月初,这篇叶俊杰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Sentiment-aware Multimodal Pre-training for Multimodal Sentiment Analysis被SCI期刊Knowledge Based Systems(KBS)接收。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数月前,他成功入选第三期“卓博计划”,将正式师从实验室张奇教授和黄萱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进入研究生阶段,需要从广度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我会做好转变的准备,尽快找准研究方向,做解决真问题的真科研。”叶俊杰希望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回应时代需求。

他重选专业,拿下国赛特等奖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大一上学期的某个冬日,上完一天专业课后,2020级本科生李尚坤在三教埋头看起《费曼物理学讲义》。那一刻,他燃起了对物理的热爱。

大一下学期,李尚坤作出重要决定:从技术科学试验班转专业到物理学系。“选择物理,是因为我想要理解头顶的苍穹,而不仅仅是仰望。我想用我的方式去解释和探究这个世界。”

凭借满腔热爱,李尚坤驰骋在物理的海洋里,学业成绩稳居专业第一,先后获评复旦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本科生专业奖学金。与此同时,他不断挑战自我,在学科竞赛、科研道路上崭露头角。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李尚坤(右二)与他的CUPT队友们

转入物理学系后,李尚坤了解到CUPT(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并产生浓厚兴趣。“我开始了解比赛题目中有趣的现象,也听说了同学备赛中的趣闻,向往那种从无到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是他申请加入了CUPT的备赛团队。

刚入队的李尚坤尚未熟悉已进行的课题和团队协作,于是先选择了相对基础的反弹胶囊课题,从读文献开始,主动找同学了解课题进展,做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不久后,团队辅导老师分配给他新的任务,他开始与队里另外两位同学合作。就这样,他慢慢融入了团队。

2021年7月中旬,李尚坤随队观摩比赛,后通过选拔成为国赛队员,独立负责“接近传感器”课题,包括文献检索阅读,实验设计操作,以及最后的数据处理展示部分。通过不断优化理论、反复实验验证,团队最终夺得全国特等奖。

“通过这次比赛,我慢慢掌握了团队合作、实验设计、学术讨论等技能。”他说,由于CUPT赛制的独特性,每位参赛同学大概有一年时间去准备,完成一次马拉松式的任务无疑是对个人意志与工作方法的一次极佳锻炼。随后,在导师指导下,他继续完成基于CUPT项目的模拟科研——接近传感器项目,获评“启明星科创计划”最佳项目。

科研上的初步尝试让李尚坤坚定了学术志向,得益于学校通识教育平台,他对应用学科产生兴趣,加入了微电子学院王伶俐老师实验室。目前,他主要开展高阶逻辑综合工具(HLS)的算法学习和功能拓展工作,期望提高集成电路设计的工作效率。

学业之外,李尚坤积极参与院系层面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带动同学们共同提高。担任系学生会学术科创部部长期间,他参与多场学术交流活动的筹备工作;组织课题组介绍会,邀请系里不同领域的25位老师作报告;共同策划物理学史解谜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物理学史、领略大家风范……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为帮助同学们从本科学习过渡到科研工作、掌握物理科研的基本技能,李尚坤还曾组织四场软件培训活动,为本科生培训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深入调研,从前期准备、讲座过程到后期答疑,摸索出类似活动的推广方案,申报《科研助力——物理学系本科生科研软件培训的实践与探索》实践项目,获评A类项目。

“我将始终以‘学习’作为自己人生信条。”未来,他打算在微电子数字设计方向继续深造,练就扎实本领,探索广大世界。

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夺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荣获军训优秀学生、加入Echo学生合唱团、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大学期间,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哲楷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提及学习方法,他认为高效利用时间、学会排解压力至关重要。期末季时,他习惯通过音乐来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再专心投入到下一步复习任务中。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在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李哲楷也乐于探索未知,积极拓展学科视野。他选修《发育生物学》以补充胚胎发育的有关知识,选修《物种起源导论》以拓展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选修《现代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去掌握如何选择和搭建显微镜进行生物研究……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这些知识为李哲楷描绘了一个更完整的生物科学“宇宙”,给予他更多元的视角和更开放的观点,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种子。

利用课余时间,李哲楷时常前往江湾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在导师指导下,他开展了“内源性大麻素AEA调控脊髓损伤后神经痛的机制研究”项目,研究一种抑痛药物在疼痛中的多重作用。该项目在第三届上海市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上海市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这段竞赛经历,让我更加了解如何做实验、提问题,也增强了组织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如何‘讲一个科学故事’。”他说。

科研实习的过程中,李哲楷逐渐对神经生物学领域产生兴趣。他将目光锁定在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课题“皮肤外用薄荷醇对机体温觉感受的影响机制初探”,研究薄荷醇导致机体异常感受的机制。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李哲楷也积极承担青年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他参与送餐、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等志愿者工作,累计服务数万人次,服务时长60余小时。

“合唱丰富我的精神世界。”李哲楷随学院队伍参加学校“一二·九”合唱比赛,斩获银奖和一等奖。现在他是复旦大学Echo学生合唱团的一员,时常随团进行日常排练和报告演出,未来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和团员们一起展现复旦学子的风采。

2022年寒假,他和合唱团队员一起组织“合唱艺术进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励精不辍·砥砺当歌”复旦大学学生与职工联合音乐会。“我们希望将爱好带给我们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收获到快乐与满足。”

入选“卓博学员”的他,将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他勉励自己,怀抱为祖国生物医学科研事业作贡献的理想,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本科生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复旦标兵们这样做→(本科生如何搞科研)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章佩林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制图:汪洋

责编:章佩林

编辑:白妤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12:35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