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社区与辖区单位关系互不隶属、互相比较封闭的问题?(社区与辖区的区别)

如何解决社区与辖区单位关系互不隶属、互相比较封闭的问题?(社区与辖区的区别)

【专家答疑·基层党建】基层党建工作中社区与辖区单位如何实现互联互动

中国社区报 2023-07-31 18:11 发表于北京

编者按: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各地都在实践多方共治的治理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社区与辖区单位因关系互不隶属等原因,存在着浅层次互动等现象。为解决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这一问题,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本期我们邀请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文玉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

问:唐教授您好。在各地推进多方共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能否实现互联互动、共建互补,是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瓶颈问题。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如何解决社区与辖区单位关系互不隶属、互相比较封闭的问题?

唐文玉:当前城市基层党建要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共同体,并以基层党建共同体来引领基层治理共同体。从目前来看,城市基层各类党组织之间离散化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壁垒问题而存在着各自为政、横向闭合、仪式化互动、浅层次互动的现象。我认为,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时,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注重五个方面:

第一,增强街道社区统筹协调能力。要进一步推动上一级职能力量下沉街道社区,并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相应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权力和资源。同时,针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在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指导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比较弱的问题,上层职能力量下沉街道后,要注重通过业务细分、责任细分、权责对等的制度设计,加强“条”对“块”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撑。

第二,提升区域化党建的整合能级。区域化党建不能只是局限在街道社区层面,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化党建向上延伸,发挥上级党委的统筹、整合、指导和推动的作用,注重从“市域”的层面打造基层党建共同体,积极构建更具张力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同时,在上级党委的统领下,要注重结合区域特点,建设诸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区服务之类的领域性、专业性的区域化党建分类合作网络,打造多级联动、纵横结合的立体化区域化党建格局。

第三,强化平台思维和阵地意识。要注重通过各种平台和阵地建设来促进区域内各类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动、资源整合和行动协调。对此,一要注重建构和完善各种统筹整合性且能常态化运作的区域化党建共商、共议、共话平台;二要注重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及其分支网络体系建设,把其打造成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之间互联互动的网络节点和核心阵地;三要注重打造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共同行动、共同服务的综合性前沿阵地,让区域化党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第四,加强常态化责任机制建设。要注重在各类平台、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做实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等制度,推动形成机制共建、互动共联、资源共享、服务共推的格局;要进一步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并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双结对”“双服务”“双融入”等细化机制建设,打破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横向闭合壁垒;要注重把辖区单位参与区域共治的责任,通过共建协议等契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第五,注重“强激励”机制建设。要改变把辖区单位简单作为“奉献者”“被整合者”的思维,强化服务优先、合作共赢的理念,注重通过“强激励”的方式来推进辖区单位参与区域共治,提升辖区单位的区域共同体意识。比如,街道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盘活街道社区内的为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会议室、活动室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辖区单位参与区域共治就可以获得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时间或相应价值服务的激励机制。

来源:《中国社区报》7月31日3版新媒体部主任:马怀刚编辑/设计:安青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上午8:13
下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上午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