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促融合 探索全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超大城市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广东样本

蓝字关注我们

祖籍湖南省攸县的荣发齐是一名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1999年,荣发齐来到深圳,在罗湖区东湖街道大望社区落脚,成为一名“的哥”。2007年至今,他担任大望社区湖南省攸县流动党员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党建引领当地七千多名湖南攸县籍的同乡很快融入大望社区,投身到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中。

2022年底,姚玉艳作为广州市年度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通过积分落户政策成功获得广州户口。她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年被短视频平台中广州的鲜花吸引,毅然南下广州,每天开着公交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去年,在广州,像姚玉艳一样通过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积分制入户获得落户资格的流动人员有1330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辅警、消防员、护士、家政服务师、环卫工人……

广州市于2014年1月挂牌成立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来穗局”),2016年启动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率先在全国超大城市中全面系统推动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外来人员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深圳罗湖,也开始探索通过党建引领流动人口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广东省连续十五年成为全国第一流动人口大省,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不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破解流动人口融合难题上不断进行着自我革新。

让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安心安家

姚玉艳在家乡就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到广州后,很快凭专业本领干起了老本行。与家乡大庆的路况不同,广州车多人多桥多路窄,姚玉艳初到广州时要边开车边记路线、记交通灯、记站牌粤语发音……一周的时间,姚玉艳便驾轻就熟。此后,她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一直保持零投诉、零违章、零事故。来广州之前,姚玉艳没有了解过广州市关于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更没有想过会获得广州户口。

“穗”是广州市的简称,来穗局是全国副省级城市里唯一单独设立的专门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政府机构。去年底,来穗局公布了2022年度广州市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积分制入户名单,人数比2021年增加了35%。根据《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特殊技能、特殊艰苦行业人员,包括从事文化、体育、公安、消防、环卫、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残疾人照料等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

2021年,广州市修订了《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调整了积分指标体系,为区分积分制入户与其他入户政策定位,降低学历、技能等指标分值。引导高学历、高技能来穗人员通过人才引进等渠道入户广州,确保更多长期合法稳定就业、居住的来穗人员通过积分制享受公共服务,实现积分制入户与人才引进入户等人口政策互补性。

据介绍,特殊技能、特殊艰苦一线行业入户工种不断扩增。2021年,新增了公路养护工、托育照护人员、网格员(含出租屋管理员)、铁路公安等工种。2021年度合计有26052人通过积分获得入户资格,约有4万名来穗人员随迁子女获得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公办学位,350户来穗家庭获得配租市本级公租房。

对于姚玉艳来说,落户后有了满满的身份认同感,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感还在逐渐加深,“退休以后也可以安心留下来养老了”。

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党建,破解融合难题

罗湖区是深圳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不少外来创业谋生的人员的最初落脚点。他们多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老乡带老乡,聚集在城中村中相互扶持发展,成为罗湖早期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的践行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罗湖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也日益突出,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直接享受的公共服务和资源较少,参与城区治理的渠道不够多,对城市缺乏获得感和归属感,引起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为破解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发展难题,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2007年,罗湖区委区政府把党支部建在了城中村,用“以党员带群众、以同乡服务同乡”的理念,率先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党建,通过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手段,将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凝聚到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深圳的发展上。

罗湖区东湖街道大望社区和附近梧桐山地区常住的湖南攸县籍人员有7000多人,主要是从事出租车行业的司机和家属。荣发齐说,在成立流动党支部之前,也有同乡会等自发性组织,但其更注重“老乡”观念,有利于老乡团结互助,但不利于融入当地社会。流动党支部成立后,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党支部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同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3月,湖南省公安机关启动全省二代居民身份证指纹信息采集工作。大望社区与湖南攸县流动党支部出于便利居民的考虑,主动与攸县公安局协商,将公安人员请到深圳,为大望社区的攸县居民补采指纹信息。“不说空话、多办实事,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切实为外来务工党员及群众在组织上找到家,在情感上找到归属,流动人员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荣发齐说。

大望社区湖南攸县流动党支部的办公地点就在大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流动党支部内,有独立的“流动先锋”书记工作室,还设有湖南攸县妇联义工队、居民义工队、少年先锋队、“的哥”爱心车队、居民治安巡逻队、党员先锋队。“流动党支部是为外来人口搭建的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平台,是探索实现‘自管自理、互促互融、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模式。”大望社区党委书记高桂秀表示,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要实现协同发展、资源共享,要让外来务工者也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人翁。

“‘的哥’上班,‘的嫂’成立攸县妇联,幼儿园家委会、学校家委会、社区骨干义工,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已经形成了大望社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奇润是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驻大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主任,2017年驻点大望社区后,他在这里见证了流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流动党支部让湖南攸县籍居民的心扎根在大望社区,成为他们第二个家,与当地人一起共建共治共享大望社区。”

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全面融合

荣发齐除了担任流动党支部书记,还连续三届当选罗湖区人大代表。履职人大代表,又多了能为同乡、为流动人口群体发声的机会。据罗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罗湖区共有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党组织12个,2007年至今,先后有8名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党组织书记当选深圳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社区党委班子成员。

除了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政治参与度,在引领流动人口融合之上,罗湖还注重提升他们在社会治理上的参与度,将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按比例纳入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民主协商平台,推荐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优秀党员进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队伍,让他们在城区治理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罗湖区农业转移人口党建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地工作联动机制下发挥着双向带动作用。据介绍,流动党支部的成立,是由罗湖区委组织部牵头,协调罗湖区公安分局、各街道办等单位,主动与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驻深办联系,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以及驻深办、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公安、房管、商会等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流动党组织管理,形成了两地支持、双重管理、互助联动、资源共享的运作机制。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党建不仅注重如何做大做好“蛋糕”,还聚焦如何切好分好“蛋糕”,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提升“造血”功能,让他们有渠道、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果实反哺家乡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广州市也将党建引领纳入到综合网格服务机制中,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形式,全市符合条件的综合网格已全覆盖建立党支部、党小组,构建“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综合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基层组织架构。

2016年1月,广州市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稳步有序地全面推动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的全方位社会融合。目前《广州市新一轮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持续推进中,有效增强来穗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人才,实现来穗人员幸福感和城市发展“共赢”。

“未来,我们将聚焦更多的来深建设者。”罗湖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结合高质量发展目标,罗湖区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牵引,着力打造来深建设者党建“升级版”,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积极营造适宜来深建设者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催生新产业、释放新空间、把握新优势,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记者 | 任文岱 池泽梅 任琪琪)

(责编 | 张晶)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所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民主与法制》

2023,与您不见不散

以党建促融合 探索全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超大城市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广东样本

《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出品

实习编辑:刘维娟

审 读:韩美玲

审 核:廖卫华

投稿、合作邮箱:332633477@qq.com

视频素材征集邮箱:fxhrmt@163.com

以党建促融合 探索全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超大城市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广东样本

《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拥有《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民主与法制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4日 上午8:39
下一篇 2023年6月24日 上午8: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