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翻出一篇三年前根据自己工作感悟写的一篇论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当时,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公开发表,今天在这给大家分享下,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工作提供些思路。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1.党建工作明确了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曾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政治素质高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它是国有企业选择培养人才的前提。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前瞻性和政治性,为国有企业培育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选人、育人的目标。
2.党建工作坚定了年轻员工的信念。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步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这些年轻人思想新潮、活力四射,锐意进取、勇于实践,不拘一格、敢于创新,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些人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从而偏离正确的方向。通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年轻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坚定他们所选择的正确方向,施展自身的才华,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3.党建工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是以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保障;其次是通过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传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夯实基础;再次是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前行;最后是在企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都能结合党建工作的开展加以妥善的解决。
二、高素质人才是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石”
1.高素质的党建人才队伍可使工作更“高效”。打铁还需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人才队伍,能够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从最初目标的确立到过程实施再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充足的智力及体力支持,并通过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开展,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然而,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如果人才培养环节缺失,对党建人才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激励等措施,最终他们都会泯然众人矣!因此,企业人才培养对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乃至于创新型、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2.高素质人才可使党建推进工作“事半功倍”。目前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由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不力引发的问题,如:党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企业党员整体先进性不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的精神面貌欠佳和标杆意识不强,导致纪律涣散,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抓中心议大事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来完成,基于上述存在问题,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提升企业人才素质,为党建工作的推进提供可根植的“沃土”,可使企业党建推进工作“事半功倍”。
三、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1.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识。国有企业全体员工都必须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认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树立良好的党建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识,始终围绕国有企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为国有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思想政治和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2.国有企业党组织要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针,为企业人才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人才方针的落实过程中,首先应能识才,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广泛的吸收人才,为企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次应能育才,党组织可在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培训等活动为抓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最后应能留才,国有企业应发挥党建工作优势,通过企业历史及传承的宣贯、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等方式,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有效避免企业人才尤其是关键人才的流失,夯实企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3.探索“双向培养模式”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国有企业可以在党建工作的推进工作中做到基础党组织全覆盖,从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党组织建设引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模式,探索“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向培养模式,双向入手逐步壮大企业高素质党员队伍和企业骨干力量人才队伍,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党建工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而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结晶,即高素质人才又能反哺企业党建工作,成为党建推进工作的中坚力量,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者之间是一种互促关系,国有企业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寻找他们的有机融合点,发挥他们的协同作用,为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