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三大体系”(从百年党史看中共党史学三大体系建设)

作者: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对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与补充,“中共党史党建学”以一级学科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为一级学科,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战略举措。加快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才能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功能。

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是按照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主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科学合理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准确的目标定位,还要有基础条件支撑。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曾经分属于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都有相对清晰的研究对象,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取得重大成就,推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新设置中共党史党建学为一级学科,当然不是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两个学科的简单组合,而应进行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第一,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实现大党史和大党建的有机结合。所谓大党史,就是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结合。所谓大党建,就是把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统一。该学科以研究党的历史全过程和党的建设规律为研究对象,也要深入研究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因为研究党史党建的最终目的是把我们党建设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从长远看,该学科应该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历史构成该学科的三大支柱。

第二,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和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把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设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自身建设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揭示政党的本质特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二是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把“四史”纳入学科研究范围,能够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是加强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四是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那么,党领导的各行各业是否都需要该学科去研究?当然不可能由一个学科包打天下,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边界。党的领导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党的领导原则、领导制度、领导方式方法等。至于党领导各行各业的工作和成就,则由其他学科来承担。

第三,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要求:“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学科发展要为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在高校思政课中开设中共党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与之相应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使该学科能够更好地培养出为党的建设事业和党史研究作出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四,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学科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学科点,要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和可持续的队伍保障及经费支持。这些条件虽然本身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内容,但是没有条件保障也难以建设完整的学科。

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

学术体系是学科发展的立身之本和核心所在。学术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出符合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思想和学说,在于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否则学科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和党自身建设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新时代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根本遵循。二是提升学术水平,回答时代之问。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把握住历史脉络,揭示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党史党建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三是运用科学方法构建基本理论体系。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基本理论,主要阐释学科的形成发展、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功能定位、指导原则、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基本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原则、历史主义原则、阶级分析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等,都是党史党建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个案研究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等等,都应该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

关于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是成系统的概念,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言表达。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理论和知识的基本形式,一系列的基本概念,把语言和思想连接起来,构成学科的话语体系。

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所揭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及自身建设的过程及规律的表达系统,是中共党史党建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形式。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性,其概念、范畴、命题的敏感性更强,社会影响更大,所以其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大,责任更重。推进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构建起的一系列政治话语,在提升党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吸引力和社会组织力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自信的重要体现。当然,强调政治话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学术研究要简单重复这些政治概念,而是要深入研究政治概念的学理基础,讲出“新话”,形成富有学科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形成了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的话语体系,反映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也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感。继承性是学科的特色所在。当然,学术研究不能仅仅是历史概念的解读,必然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常说常新,新的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以及新史料的发掘,也会催生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表达方式。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学科的新思想、新见解需要创造出新的概念来表达。比如“初心使命”“政治生态”“伟大建党精神”等概念和命题的运用,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大众的需求,也对学科功能的发挥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科的话语表达方式要与时俱进。三是正确处理保持学科特色与开放互鉴的关系。任何话语体系都有民族特色。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书写方式,自然要展现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学术发展需要切磋交流,在对外学术交流中,取其所长,交流互鉴。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引起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互鉴,注重吸收借鉴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话语表达。

中共党史党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内在统一体。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内核和支撑,话语体系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这个既传统又年轻的一级学科,需要整体推进“三大体系”建设,为学科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来源: 学习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上午8:01
下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上午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