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续创新深化拓展“红创”党建经验
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何建吾
中关村科学城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非公党建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拓展“红创”党建经验,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基础工程,夯实“红创”根基。拓宽非公企业加强党的领导有效路径。推进党建重点项目,众多企业完成党建入章;146家企业党组织由不参与到参与企业决策;70%的党组织建立起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90%的党组织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帮助企业提炼企业文化。优化非公党建组织体系。定期梳理重点工作对象,建立跟踪指导台账,专人负责党建业务双重指导,促进“两个覆盖”质量提升。打造“红创”系列载体。建设党建、文化、科技相融合,集学习参观、会议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关村红创空间,每年服务党员群众近万人次。建设“非公党建红色成长营学习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方式助力党员教育管理。开设“中关村红色智慧大讲堂”,覆盖党员、企业出资人、群众近50万人次。
坚持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作为重要抓手,锻造“红创”引擎。深化党建改革创新。起草出台《关于海淀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实质作用的意见》《关于海淀区非公科技企业党建改革的若干措施》。组建巡回指导组,“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现已巡回286家。创新工作平台。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合伙人党建联合会、独角兽企业和众创空间党建联盟,凝聚起联合创新、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三年先后组织召开理事会、座谈会、交流沙龙、党建与发展论坛等活动50余次,以党建为纽带,推动资源联用、工作联动,实现党建和业务双提升。创新党建活动。开展党建典型培育工作,探索出一系列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的新举措,打造小米科技公司党委“‘四心’工作法”、北斗星通公司党委“‘四同’机制”等百余家党建品牌,为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把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激发“红创”活力。加强政策惠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9项措施,制定“创新发展16条”“党建改革16条”等惠企政策,以党组织为落实政策主渠道,推动企业发展。在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落地中,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科技应用场景、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配套措施实施指南,引导激励创新主体共同奋进。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区域人才资源总量达199.7万人,约占全市25%。推广“党员承诺制”“党员科技创新攻坚队”等做法,举办“创新工匠”评选和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双培养一促进”工程,发展技术精英入党近2000名,在企业关键岗位、技术带头人中,党员占六成以上。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聚焦科学城功能定位,以党建引领完善创新生态,连续三年营商环境名列全国前列,科学城始终处于全国科技创新领头羊位置。
区委卫生健康工委突出“四个坚持”
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劲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以强化公立医院党建为重点,多措并举抓好卫生健康领域党建,为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进一步推进海淀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准方向之“舵”。创新成立区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卫生健康系统党建协调委员会,在全市率先打造“区域党建”和“行业党建”协同发展平台,推进组织大联合、资源大整合、服务大融合。建成“6 6”医联体体系,不断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积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发展各环节。8家区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已将加强党的建设写入医院章程,并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建立书记院长沟通机制。持续开展党建巡查指导,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发展。
坚持完善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夯实基层之“垒”。完善公立医院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将党支部建在科室,推进党支部参与医院内设机构重大问题决策,使党建与医疗工作深入融合。区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近三年增加党支部22个,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100%由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针对公立医院业务繁重,学习碎片化等特点,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交班晨读、网络打卡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质量。
坚持锻造政治过硬的人才队伍,激发活力之“源”。抓实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双培养”机制。修订完善《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人才库,遴选高层次人才44人。连续三年召开海淀区卫生健康人才专家论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线上线下累计数千名观众积极响应。设立海淀区卫生健康发展科研培育计划,已设立科研项目122项。开展区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已出师22人,在学20人。加强针对性培训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冬奥保障等重点工作,近五年组织开展基层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培训班、大党课等培训70余期。2020年起持续举办中医经方培训班和经方大赛,已有137名学员通过结业考核,290余人在学。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人民促发展,推进融合之“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效完成应急处置、溯源流调、核酸检测、密接转运、医学救治、集中医学观察等艰巨任务,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人民健康水平立足较高起点并持续提升。2021年底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3.83岁,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近三年千人口床位由4.2增长到4.4,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4.5增长到5.0,千人口注册护士由5.1增长到5.7。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布点,优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布局,全区53个行政村已实现农村地区“一村一室(站)、一村至少一医”,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医疗服务圈进一步优化。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属及非区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在政务云集中部署。加强急救站点建设,群众急救呼叫满足率大幅提升,最高达100%。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化。结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累计实施完善预约诊疗、推进“一站式”服务、打通绿色转诊通道、营造“一医一患”就诊环境等3000余项具体措施,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深入探索“1 3 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建立653支家庭医生团队。截至目前,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达91.3%。组织开展党员“红色义诊”,党员专家带头下基层、进社区,面对面服务群众。
北太平庄街道夯实党员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北太平庄街道党工委书记 陈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北太平庄街道党工委把党员教育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开展“铸魂行动”,为党员教育管理注入新活力,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思想”铸魂强信念,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我们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作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化区委党校街道基层分校职能,建设7个党校分教室,举办“北太云党课”,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石。2020年至今,开展557次课程,125316人次参与学习。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设计共同研发“电影党课”,以艺术解析、影像记录、嘉宾讲述为地区党员诠释生动党课,有效引导广大党员回溯百年征程,重温红色记忆,凝聚奋进力量。活动受到中组部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逐步形成北太特色党课品牌。目前举办公开课2期,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50余次,覆盖5000余名党员群众。
“理论”铸魂强队伍,提高党务干部能力。我们把党务干部作为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重要力量。围绕建设一支政治强、政策清、业务精的党务干部队伍,积极响应全区“党建聚力工程”,开展6期“党建加油站”系列培训课程,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培训,促进地区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综合水平提升,实现地区党建力量“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效应。创办“党务干部充电站”线上课堂,收集日常党组织和党员反映突出的问题、存在管理的疑点、模糊不清的概念等方面,参考《党章》《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设置课程内容,制作30期新媒体课程,引导党务干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2022年7月以来,地区党务干部、党员形成每周四“充电学习”意识,每期平均阅读量达1150余次。
“榜样”铸魂强信念,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我们积极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发展趋势,用好互联网创新党员载体。从2021年起,共拍摄《榜样·党员》系列党员电教片22部,以身边党员讲述身边事,用身边的榜样引领方向,传递社会正能量,形成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榜样·党员》荣获得北京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创新开展“疫情下的北太党员千像活动”,组织参加疫情服务的基层党员干部发布工作日常的图文,引起党员群众强烈反响,10天内点赞达62000次,极大地激励了基层党员志愿者的士气。组织开展“向党报到 强国有我”线上接力活动,4295人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履行“双报到”要求,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八里庄街道用“两真两有”理念
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八里庄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云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八里庄街道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涵,创新提出“真实需求、有效服务;真切感受、有机融入”的工作理念,以凝“新”聚力、真“新”服务、用“新”融入工作路径,深入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党建格局工作,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突出政治引领,凝“新”聚力。我们发挥街道党工委的“动力主轴”,依托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两新”联席会议及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广泛凝聚职能部门、地区单位、社会组织、楼宇、商户等工作合力,充分整合新就业群体的服务资源。注重抓好宣传引导工作,选取与新就业群体工作最为紧密的社区、楼宇、商超作为宣传阵地,坚持网上网下结合,采用海报、宣传片、一封信等形式,营造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氛围。抓好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推动地区23家快递网点、外卖站点,从业人员646人,新就业群体党员14名,共成立3个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和1个新就业群体团委,做到100%组织覆盖,切实把新就业群体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202名快递和外卖小哥注册成为暖“新”志愿服务队员,并开展12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
突出服务引领,真“新”服务。我们以新就业群体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施策、精细服务,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外延,梳理“我为小哥办实事”项目,形成168个需求清单和八大类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建设34个新就业群体温馨服务驿站,地区银行、商户、医疗机构等一批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驿站建设,安装84个慧美驿家服务箱。直面新就业群体的真实诉求,召开物业公司专题会议,推进解决“进门难”问题。广泛凝聚就业群体“家园”意识,为新就业群体设置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绿色通道”,并在“双11”提供专属快递点免费垃圾消纳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度。
突出示范引领,用“新”融入。我们注重发挥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小哥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组织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疫情期间,一批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参与封管控小区的居民服务保障,身体力行参与小区卡口值守和桶前值守。注重发挥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快递和外卖小哥自发成立“慧美小哥”志愿服务队,并加入“高宝来”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应急救助、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勇当基层治理“先锋前哨”。地区快递小哥雷逢荣、洪深荣获2021年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王俊超被推荐为北京市团代表,为新就业群体与党和政府“双向奔赴”增添生动注释。
立足新时代 扛起新使命
温泉镇奋力当好组织建设排头兵
温泉镇党委书记 刘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近年来,温泉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明确发展定位,聚焦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北部示范镇的目标,坚持向中心聚力、为大局聚焦,推动组织、干部、人才同向发力,为实施“四化四宜”发展路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厚植组织工作“底色”。我们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强化政治引领,聚焦“结构好、功能强”,高质量完成镇领导班子换届,镇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均全票当选。打造“主力军”,圆满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规范基层组织设置,将4个党组织调整建制,其中2个党总支部调整为党委,1个党支部调整为党委,1个党支部调整为党总支,规范16个党组织名称,指导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释放基层治理效能,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盘活辖区各类力量和资源,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建成14个“温馨驿家”工作阵地,“车骑先锋”在全镇推广使用,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突出干部队伍建设,砥砺组织工作“成色”。我们坚持多措并举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形成干事创业、心齐事顺的良好局面。工作思路明,创新提出“宜居宜业城市化、培优培强市场化、高质高效产业化、共治共享社会化,宜居、宜业、宜商、宜人” “四化四宜”的发展路径,统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干劲足,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探索发现培养使用干部的新模式、新途径,优化人员职务职级设置,重视年轻干部培养,提拔35岁以下正科级干部3名,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导向。工作成效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七有五性”需求,以“接诉即办”为抓手,扎实推进共享单车投放、温泉桥东及寄读学校门前积水点治理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增添组织工作“亮色”。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人才在镇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进经济发展人才,结合集体经济发展运营需要,加大社会专业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打造符合“空间 产业 园区服务”发展思路、能够完全自主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人才团队。重视专业规划人才,践行“两山”理念,高标准编制镇“十四五”规划,依托生态本底优势和文化科技融合特色,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完善配套,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形态,形成“一山一水两岸四区”的总体空间格局,以浅山地区减量发展为战略留白。培养本土后备人才,制定《关于加强村级股份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拓宽村、社区、股份社党组织负责人交流提拔使用通道。推选2022年北京市乡村振兴人才优秀创业项目,荣获市级优秀创业项目和优秀路演项目,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