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十年·答卷”。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份沉甸甸的答卷背后,是300多万驻村干部与困难群众同甘共苦,顽强拼搏。驻村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村里脱贫攻坚的领头人。他们到贫困乡村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为创造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贡献了力量。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韩宇南是河南太康县前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十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是路宽了,灯亮了,光伏电站发电了,学校教学楼也建起来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越来越精神了。

河南太康县前何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多元。而在2015年时,这里还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那年,韩宇南从税务机关派驻到村里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村里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韩宇南说:“村中到处是烂泥坑,放眼望去路就是河,河就是路。我溜着墙根慢慢进村的。最困难的是14户孤寡老人,家里一个破床、一个破地锅,看到老人心里非常心酸。”

要想富,先修路。韩宇南确定了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其实村里谁都清楚修路的重要性,但村里面临组织涣散、村民人心不齐、村集体资金匮乏等现实情况,村干部群众都认为这路修不成。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面对困难,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韩宇南决心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修成这条路。2015年11月寒冬,天刚蒙蒙亮,韩宇南就领着村干部每人一把铁锹从早干到晚。在他的带动下,4个月时间里,全村共出动1100多人次,终于垫平了全村的水洼道路,曾经的“泥水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水泥路。

河南太康县前何村村民何旭东说:“十几公里,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基础设施的改变,让村民们从内心里看到了希望。”

这个希望就是摆脱贫困。要想脱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驻村以来,韩宇南和村两委班子推出了“一个堡垒、四支突击队、八大党员先锋岗”的工作模式。村支部为堡垒,党员分组形成突击队,分别克服各个脱贫难题,在这个工作模式推动下,村里引进了春辣椒加冬小麦套种项目。贫困户何富金也种了一亩半辣椒,当年就收入了约7000元。2016年,前何村180亩辣椒获得丰收,平均亩产增收4000多元。随后又引进了服装加工和藤艺编织项目,何富金一家也跟着受益。

在各类扶贫项目的帮助下,2017年,何富金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同年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前何村脱贫出列。这时,韩宇南第一任期也结束了。村民们向县里联名写信按手印请求他留任,这一留就是4任,8个年头。如今,韩宇南正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前行。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说:“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工作机制是这次精准脱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制度创新。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尊重市场规律、组织资源,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发挥了贴心人和领路人的作用。”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黄旭是广西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过去的十年,百坭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新村部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原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当年的心愿也实现了,村里建成了幼儿园。村里越来越漂亮,群众日子越来越好。

在百坭村砂糖橘果园里,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带着农技专家正在对农户进行培训。如今百坭村年产砂糖橘230万斤,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这份成果也凝聚着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心血。黄文秀在百坭村驻村期间,为打开砂糖橘产业局面尽心竭力,她找来技术人员引入先进种植技术,推动完成村里道路硬化,设立电商服务站,拓宽销路。2018年,村里砂糖橘从一年前全年6万斤产量,提高到了50万斤。八角、油茶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当年的贫困户黄金专如今管理着自己种的一大片油茶和八角树

2019年6月17日,因山洪暴发,黄文秀不幸倒在了扶贫一线,因公殉职。随后来的驻村干部接起了她的战旗,继续为村里脱贫奋斗。2020年底百坭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脱贫摘帽。如今的百坭村,产业兴旺,路网畅通。眼下,驻村第一书记黄旭正与村两委班子共同为村里产业发展继续奔波。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黄旭说:“我们过来之后,继续去推广这个事情,主要应对的挑战是把销路稳定好。”

为保证砂糖橘等产业的销路,他们除了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还把商家请到村里来收果,同时推动发展旅游业,引进新产业,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村组织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曹立说:“体现了脱贫攻坚战要打仗,必须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为老百姓付出。这次脱贫攻坚中,很多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投身到脱贫攻坚中,跟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奋斗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柳发勤是云南会泽县先锋社区第一书记。十年来,这里最大的变化是贫困村搬出了大山,脱贫出列。石板房变成了新楼房,村民实现了安居梦,孩子就近上学,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柳发勤也从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变成了社区第一书记。

云南会泽县先锋社区的居民彭姣美一家住着宽敞明亮的100平米新房,如今彭姣美在附近就能上班,婆婆就近可以就医,外孙女也就近上学,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先锋社区由几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形成,彭姣美以前就是会泽山区观音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柳发勤今年54岁,村民搬下山之前他是观音岩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是当时中国很多贫困山村的写照,海拔3000多米的观音岩村也是如此。

云南会泽县先锋社区第一书记柳发勤说:“观音岩村以前是石板房,很穷,唯一能种植的是洋芋,想尽办法试种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成功。观音岩村不能养活自己,易地搬迁是最好的选择。”

2018年4月,随着会泽县搬迁进城的政策出台,柳发勤与村两委决定推动村里整体搬进城里。在村里的动员下,2019年彭姣美一家搬到了县里的安置点。不过,搬出大山仅仅是第一步,稳得住、能就业才是关键。

帮助这些“新市民们”适应新生活,顺利就业是搬迁后社区干部们的首要任务。柳发勤一方面牵线搭桥引进一家电子厂落户社区,推荐搬迁户们到电子厂务工,同时也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公益岗位。在柳发勤的帮助下彭姣美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当地政府还针对搬迁居民出台了创业优惠政策。柳发勤把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搬迁户,彭姣美的儿子想在社区开一家小店,柳发勤帮他找铺面,办小额无息贷款,如今彭家每个月能有上万元收入。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这十年,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这十年,许多乡亲告别溜索桥、天堑变成了通途,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告别四面漏风的泥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这十年,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这十年,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

曹立说:“脱贫攻坚能够取得重大的胜利,应该归功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脱贫攻坚让接近1亿人脱贫,这1亿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焦点访谈:十年·答卷 摆脱贫困的战斗堡垒(焦点访谈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这十年,贫困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国家级贫困县98.94%的建档立卡户随时能吃肉蛋奶或豆制品,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脱贫地区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72万家、家庭农场80多万个;就业帮扶车间数量达到34000多个,吸纳脱贫人口超过43万人,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超过490万贫困人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脱贫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来源: 央视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3年1月2日 上午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