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新雄
述说收获
【讲述人: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事业勋章奖获得者、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吕荣华】
从2000年到2019年,我从事中越科技合作项目近20年,不但见证了广西农业科技在东盟开花结果,还收获了硕士博士学位和奖励荣誉,我的青春岁月因为中国东盟合作舞台更添光彩。
2000年,中国在越南建设的第一个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落户越南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被确定为项目实施合作单位。同年,我和两位同事打头阵开辟新阵地。前6年,我每年平均在越南工作10个月,2010年后,每个月在越南工作10天。
在越南,我深刻体会到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分量。如果项目做不好,别人议论的不光是我个人,而是说广西的技术不行、中国专家不行。为了不辱使命,在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落地转化、农业人才培养方面,我和同事全力以赴。
把基地的水稻种好是在当地站稳脚跟、打开工作局面的最好办法。
第一次下田插秧,我们拿了满分。我们3个专家一大早就跟工人下田插秧,忙碌了一上午,汗流浃背,饥肠辘辘。中午饭点一到,当地工人收工走了,我们还顶着烈日继续奋战。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越南水稻专家由衷赞叹:中国专家干活认真踏实,比我们都卖力用心。
除了勤勉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当地官方和民间的好评外,我们过硬的农业技术更让当地专家刮目相看。
2003年,我们在越南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计划1月份播种父本,2月初播种母本。其间正逢春节,我们交代完当地技术人员播种后回国休假。等我们返回基地后发现,已播下的许多种子“病入膏肓”。原因是技术人员的不当操作导致种子“罹难”。要想有收获必须重新播种,但当时错过了制种的黄金时间,重新播种风险大,按常规方法又无法保证原本生长期相差10来天的水稻父本、母本花期“激情邂逅”,而错过花期将颗粒无收。当地专家都认为这次制种失败了。
我们不愿放弃,采取直播方式,控水控肥保花等措施一起发力,巧妙调整父本母本生长期,终于成功了,制种产量和水平达到中国的中上水平。越南专家感叹:中国专家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为了更好地研究越南农业技术,我选择在越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通过学以致用,我在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工作中如鱼得水。
送智送技到田间地头,我们每年培训越南农民数百人。经我牵线搭桥,20年来共有逾千名越南农业科技人员到中国学习交流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也是一路欢歌。2016年,中越边境地区农业科技走廊建设项目在越南启动,我们把中国的杂交水稻、糯玉米、甜瓜、葡萄、蔬菜引种到越南进行新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品种在当地推广。我与同事一道进行葡萄双季采收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越南北部首次实现葡萄一年两收,在当地引起轰动。现在一大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在越南落地生根。
目前,广西农业科学院在越南建有农业示范基地7个、示范点50多个,示范推广品种400多个,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均建有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基地给当地群众增收达数亿元人民币。广西农业科学院在东盟特别是越南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水平在全国农业科研院所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6年12月,越南农业部授予我农业与农村发展事业勋章奖(类似我国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英才奖)。
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