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四法四解”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通讯员 乔波 吴静文

阳春三月,在汉阴县平梁镇兴隆村,1500亩蚕桑产业园里的桑树正抽枝发叶,20处独立标准蚕室散落园区内整装待命……这是近年来该村累计形成的1800余万元扶贫项目资产。

据了解,该园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去年纯收入达33万元,459户社员获得分红,同时帮助兴隆佳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169名群众就地就业。

汉阴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期间,我县共形成扶贫项目资产25.36亿元,全部明确了产权,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了不让这些扶贫项目资产流失,并且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更大、更优效益,近年来,汉阴县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

摸清家底解决“管什么”。对全县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汇总生成县、镇、村三级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资产管理卡片;依据项目资金构成和实施单位,合理界定资产所有权;每项资产生成唯一二维条形码,扫码即知资产信息,实现资产全过程跟踪管理;县财政部门到镇指导,通过对账管理、确认无误后,录入全国防返贫系统资产管理模块和财政系统资金管理台账,做到资金、项目、资产三统一。通过汇总分类,兴隆佳苑1800余万元扶贫项目资产分别是蚕桑孵化园、蚕室等经营性资产1023万元,产业路、渠等公益性资产439万元,蚕桑产业园等到户类资产362万元。

分类施策解决“怎么管”。观音河镇中坪、水田等6村采取“三联”模式,将2500余亩猕猴桃经营性资产联合成立猕猴桃联合社,联建联享;安全饮水项目、村组道路项目等公益性资产,由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余万元资金开发专用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防返贫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成为扶贫资产管理员。不同属性的资产,汉阴县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经营性资产以国企带镇村和联合社运营两种模式管理,公益性资产由开发专用公益性岗位管理,到户类资产以农户自主运营或委托村集体代管两种方式管理。经统计,目前该县有扶贫项目资产经营性资产3.51亿元、公益性资产13.69亿元、到户类资产8.16亿元。

夯实责任解决“谁来管”。对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实施透明化管理,县、镇、村逐级逐项签订资产移交清单和管护责任书,并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所有资产实行由县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管、定期清查、年度清算。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产管理就是建立县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监管、水务公司主体、镇村属地管理、供水公司运行管护、社会及群众参与的“六位一体”管理责任体系。

科学分配解决“管得好”。到村经营性资产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过渡期内,扣除维护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公积金、公益金、公益性岗位工资外,由全村脱贫户与一般农户共同享有、平均分配。2021年,观音河镇猕猴桃产业园义兴、中坪2个先行试点村170余亩猕猴桃挂果采摘9万余斤、产值70余万元,所获收益为农户平均分配。目前,全县确权到村资产12.9亿元,已分配经营性资产收益20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和一般农户800余人持续增收。

【来源:安康市乡村振兴局_新闻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12:47
下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12: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