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3日,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研究(2003DIB2J106)》,顺利通过了由卢良恕院士任组长、汪懋华院士任副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并被所有验收专家一致评定为优秀。
食物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强盛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食物安全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食物安全公共管理缺乏协调高效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使得我国食物不安全的潜在因素时常变成引发食物不安全发生的现实因素。因此,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工作,针对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科技问题开展研究,对加快食物安全信息共享步伐,提高我国食物安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博士主持完成。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近30位中青年科技骨干组成的科技团队,深入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发放调查表,访问食物管理工作者、企业经营者、食物消费者,掌握了大量食物安全信息供需与食物安全公共管理情况资料,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研究。
1、项目科学分析了食物安全管理从数量安全为主,到以质量安全为主的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比较了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管理手段;比较了不同地区的食物安全管理做法与经验;通过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剖析了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缺陷;提出了当前分段监管与多头管理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判断。
2、深入分析了我国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中存在着信息量少、时效性差、覆盖面窄、传播方式单一、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备、公共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法律、组织、文化、技术要素于一体,运行、调控和保障三大机制相协调的食物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框架。
3、在分析世界各国食物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食物安全管理模式优缺点;系统分析了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应具备的监测、预警、导向、产业发展与安全保障五大功能;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管理主体、法律法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诚信管理、安全预警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的战略构想和框架。
4、应用本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首次设计开发了基于食物安全信息共享、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两大主体平台的“中国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系统(CFS)”;该系统将网络获取技术应用于食物安全信息发布与共享领域,实现了对除“内容加密”网站外的国内外食物安全相关网站信息的自动采集与过滤,并对采集信息自动进行基于多种分类分词算法的内容分析、分类整理、信息发布与共享;建立了包含食物资源、生产、加工、消费、营养、标准、法规等信息的食物安全数据库;该系统可应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部门,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5、项目全面开展了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论证了食物安全信息的信用品属性、公共物品属性;阐述了食物安全公共管理的系统性、层次性、强制性;提出了实现食物安全信息共享、构建公共管理体系,必须依靠公共投入的重要建议。
验收组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予以高度肯定,一致同意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建议尽快将研制的中国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系统(CFS)提交有关政府部门使用,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