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示范获高产

  7月25日,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和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察验收组,对水稻所首创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诸暨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和验收。考察验收组一致认为,示范区早稻生长平衡,青秆黄熟,显示出高产丰收景象。随后,选取代表整个生产水平的三块田块,采用全田实割进行测产验收。经收割、脱粒、晒干,折成标准水分,百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649.2公斤,创造了连作早稻机插秧百亩示范的高产纪录。
  一、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发背景
  近年来,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迅速,水稻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插秧技术发展缓慢,其面积尚不到12%,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瓶颈。我国机插秧技术基本由日本和韩国引进,而我国水稻季节、品种类型等与日本和韩国差异很大,如我国双季稻生育期短,秧龄需较长;杂交稻比重高,技术上要求精量播种、均匀稀插、早发早长等。引进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应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漏秧率高、伤秧伤根重、定位定量性差及机插苗不均匀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适应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插秧技术,加快我国机插秧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水稻机插作业效率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二、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国内外水稻机插要求毯状秧苗,而毯状秧苗机插存在播种量大、秧苗质量差、机插伤苗伤根重、返青慢及机插苗不均匀等问题。水稻钵形秧苗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无法实现机插。针对引进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水稻所科技人员首创研发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水稻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
  该技术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一是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结合。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实现钵苗机插。二是降低播种量,节约种子,提高秧苗质量。通过定量定位播种,降低育秧播种量,实现低播量成毯,提高秧苗质量。在低漏秧率前提下,可实现杂交稻播种量50-60克种子/盘育秧成毯,比常规播种量80-100克/盘降低30-40克/盘,可节省机插用种成本30%;三是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插苗均匀。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可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定量,机插漏秧降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四是带土机插,伤秧率低,秧苗早发。采用钵形毯状秧盘,秧苗的根大多数盘结在钵中,插秧机按钵苗取秧,实现根系带土插秧,伤秧和伤根率低。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五是实现高产高效。提高秧苗质量、漏秧率低、插苗均匀、伤秧率低、秧苗早发,为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奠定基础,可比普通机插秧提高产量5%~10%。降低播种量,减少用种量,节约种子,降低成本,实现高产高效。
  2008年6月,经农业部农机、农艺和技术推广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议,认为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属国内外首创。目前,该项技术已在育秧盘、播种装备等方面申报和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三、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示范及效果
  2008年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浙江省富阳、平湖、瑞安、余姚和仙居等地开展不同季节和类型的小面积示范,与普通机插秧相比各点均表现增产效果,平均增产幅度7.2%。
  2009年,该项技术在浙江、黑龙江、宁夏、湖南、广东、江西和江苏等省示范应用,表现出较好的机插效果和水稻增产效果。其中,水稻所与浙江省诸暨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协作在诸暨江藻镇汪王村开展的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百亩示范。4月22日,茅临生副省长视察了该示范区机插秧现场,听取了研发人员关于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究和示范情况汇报,仔细了解了田间试验示范情况后,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配套,推进浙江省水稻机插秧技术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实现水稻平均亩产超千斤做出贡献。经试验比较表明,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比普通机插技术产量提高10%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上午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