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所2015年获得7项各类成果奖励

    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再生水作物安全灌溉技术模式”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物水分诊断及灌溉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新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新型低能耗多功能节水灌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大型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获得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为齐学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项目、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该成果创新性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降水的集雨节灌技术模式,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地下水限量开采的农田自动灌排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汛期地下水引洪(水)回灌补源技术等,实现灌区“用水”与“养水”的统一;针对水源小而分散、地形复杂、灌溉条件差、单一水源供水量小且供水难度大灌区,集成地表水地下水联网优化技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多级分布式恒压自动灌溉技术、坡地恒压喷灌技术等,实现多种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集成灌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及管理节水新技术,构建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体系。该成果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为我国北方井渠结合类型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模式借鉴和参考。
    “再生水作物安全灌溉技术模式”为齐学斌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欧盟第六框架课题(SAFIR 023168)、十一五“863”计划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该成果研发了轻小型再生水电解释氯灭菌、重金属多级过滤高效吸附与灌溉施肥一体化工艺设备,可有效去除再生水中典型重金属、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通过再生水灌溉对不同作物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建立了集灌水技术、灌水模式、灌溉制度及减量化施肥技术于一体的再生水安全高效灌溉集成模式;初步构建了基于多层多目标的再生水灌溉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成果将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地区再生水资源的规模化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对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物水分诊断及灌溉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针对灌溉用水管理中作物水分诊断可靠性差和灌溉预警精度低及诊断和预警结果实时发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形成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作物水分诊断方法、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方法及灌溉预警技术体系、基于WEBGIS的作物水分诊断与灌溉预警远程服务系统等3项主导技术。构建的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达到了90%以上;提出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作物水分诊断方法在典型灌区诊断结果的不确定性由融合前的38%降至10%;研发的在线抓取天气预报信息的灌溉预警远程服务系统,与实测相比,预警时间误差低于2天。2011年以来,每隔10天在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网站发布冬小麦水分诊断及预警结果,为水利、农业部门的灌溉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