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成功建立了一种比现有国标方法多检测32种脂肪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并绘制了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水牛等8种动物乳的脂肪酸指纹图谱,为系统解析动物乳成分奠定了方法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目前,国家标准GB 5009.168-2016方法仅能测定食品中的37种脂肪酸,该研究建立的GC-MS高通量检测方法能同时测定69种脂肪酸,在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通量上具有极大优势,尤其是对奇数链支链脂肪酸(OBC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共轭亚油酸(CLA)的检测效果更佳。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水牛、牦牛、山羊、骆驼、驴的生乳以及人乳样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系统测定分析,成功绘制了上述8种乳的脂肪酸指纹图谱,并揭示了8种乳脂肪酸组成特征。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168/jds.2021-207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