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深化苎麻抗镉机制研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南方农田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团队在《天然纤维杂志(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上发表论文,从多角度对不同苎麻品种的镉(Cd)抗性进行研究,为高镉抗性苎麻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夯实了麻类作物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领域的研究基础。

  科研人员深化苎麻抗镉机制研究

  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农田健康和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培育重金属耐受性强的修复型植物,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策略。苎麻又称“中国草”,是中国特有的纤维作物,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种不进入食物链且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功能的经济作物,苎麻是目前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潜力巨大的优势作物。

  为探究不同苎麻品种镉修复能力的差异,科研人员从镉分配、转运和累积差异等方面研究了7个苎麻品种对镉的吸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镉污染对苎麻纤维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度镉污染稻田中,中苎3号品种表现最佳,具有最高的鲜皮重和产量。整体来看,其韧皮部的镉浓度最高。镉的低累积和合理分配有利于苎麻镉抗性的提高。试验中,7个苎麻品种纤维剥离过程中的镉去除率均在90%以上,且纤维中的残余镉浓度均低于纤维行业标准。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440478.2021.20094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12:11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12: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