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媒体环境下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当前,新媒体平台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覆盖等特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为党的理论知识、国家政策方针的快速传播提供了高效渠道。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使理论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新媒体平台信息海量且碎片化。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高质量的党建资源、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坚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创新与教育资源整合。在当今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强化教学内容创新与教育资源整合,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成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升党建与思政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核心。高校需要贴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依托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思政教学队伍,开发既蕴含深刻理论内涵,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且能引起共鸣的新媒体党建与思政教育资源。同时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 党建思政”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采取创新和开放的姿态,充分整合并优化校内外的各种优质资源。一方面,高校需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如通过开展“时代楷模”进校园等活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思政教育,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库。另一方面,高校可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平台,通过构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等“三个思政课堂”协同机制,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培养专业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保障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质量。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不仅考验着高校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勇气,更迫切需要一支高度专业化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以确保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可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项目,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学者、优秀党员进行新媒体技术和党务知识的系统教学,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学校思政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本领和能力。同时,鼓励并支持团队成员参与国内外新媒体技术论坛、党建创新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促进交流互鉴。此外,高校需着眼长远,精心布局,打造一支具备跨学科、复合型专业知识储备的精英团队。培养一批既能够准确把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掌握新媒体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凭借着这些教学精英敏锐的政治意识、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精准传递党的声音,有效引导青年学子的思维走向,使其坚定理想信念。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的传播渠道。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还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的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工具,构建一个多元融合、高效互动的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当下,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广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应积极占领这些新阵地,通过它们广泛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网络,实现从“我说你听”到“互动共鸣”的转变。
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为党建与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可以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打造参与式党建与思政教育新模式,使党建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内化。此外,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建立线上意见箱,及时收集学生对于党建及思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鼓励学生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在新媒体时代洪流中,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信息海量、观点多元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不仅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
在拥抱新媒体技术,将之转化为推进党建和思政教育动力的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深度监管,这要求高校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类校园媒体平台的深度监管,构建起一套高效、灵敏的快速响应机制。面对网络空间中涌现的各种声音与舆情,能够第一时间识别、分析并有效引导,确保网络环境的清朗与健康,为党的理论传播和价值引领铺设坚实的基础。同时,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是高校不容回避的责任。高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评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演化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预判和干预。通过定期举办网络素养提升培训、开设线上思政课程等形式,提高师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共同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线,确保党建与思政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型机遇。高校必须深化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积极拥抱变化,创新管理模式。这一系列变革与探索,不仅仅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要求高校在新媒体的浪潮中,不仅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更要保持教育的定力与温度,确保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也是对我们教育智慧与责任感的双重考验,更是高校面向未来,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林琼,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