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SCI一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以重要参与人身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入选参加第七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第二十届“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得主,连续三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利安隆奖学金获得者。
她是脚踏实地的天大学子
她是持之以恒的科研工作者
未知领域,她勇于开拓
前路漫漫,她不曾放弃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李奕
听一听学霸的养成秘籍
# SUMMARY 师长是学海中的灯塔
#Q1 刚刚步入大学,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不适应的情况。那么请问在跨专业保研后,面对非科班出身的迷茫,您是怎样应对的呢?
我本科是学信管的,保研后的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所以对很多概念、理论都很陌生,对于研究更不知道如何上手。我采取的第一项应对措施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金融相关的知识,然后就是多向师兄师姐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在研究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向自己的导师求助,导师会耐心地帮我梳理研究方向。
# SUMMARY 劳逸结合是化繁为简的利器
#Q2 我了解到您研究了很多课题,发表过很多论文,还参加过很多顶级会议,那么您是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呢?
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受限于所在的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的工作和生活并不能完全拆分开。我主要看自己的状态,状态好时,可能工作到很晚,而状态不好时,可能很早回去休息,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大多数时候是在实验室里做与科研相关的事情。压力大时我会去打打羽毛球或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但是我也挺享受累的时候,因为这才是最能出成果的时候。
# SUMMARY 坚定信念,千锤百炼
#Q3 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与挑战,想必您的学习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您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坚持下来的呢?
主要是不放弃任何希望,不断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通过平时的接触或阅读,我发现,那些在我看来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人在刚刚起步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用他们的事例来激励自己。在研究遇到瓶颈时,我会去找导师沟通,他总会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我梳理思路,指出我现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他的交流总会让我豁然开朗。在特别消极的时候,比如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拒稿,我会停下来,通过阅读、写日记或和朋友出去吃饭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在心态调整好后继续工作。
# SUMMARY 成就感是枯燥的天敌
#Q4 大部分人认为科研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您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与热情源于什么?
的确,前期努力的过程很漫长。在我写第一篇文章时,数据很不好收集,有一段时间,我几乎一天八小时都在做着数据的复制粘贴工作。当时确实感觉非常痛苦,但是一想到这些数据收集完毕,我就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我又会觉得非常兴奋。特别是,当把数据全部整理完,用数据软件处理之后,发现自己预期的想法能够在数据中得到印证,非常有成就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又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也不会觉得特别的枯燥,总之,就是累并快乐着。
人的记忆是有欺骗性的。在回忆一段段研究历程时,我想到的不是漫长枯燥的工作,而是完成文章时的开心、收到录用信时的激动……就是这些“闪光点”支持着我继续走下去,激发了我对科研工作的热爱。
# SUMMARY 大胆试新,未雨绸缪
#Q5 作为一个成功的科研工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您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
我觉得我并不算一个成功的科研工作者,我也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很多瓶颈难以突破,也在不断探索之中。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趁年轻多去尝试,只有多尝试才更有可能在较早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且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如果喜欢探究新知、从事研究型工作,就可以多跟老师沟通,多跟老师做项目,多看期刊上的论文,提前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再比如说,如果喜欢和人打交道、从事事务性工作,就可以多去参加社团活动,多寻找一些实习机会,多积累社会实践方面的经历。大学时间很宝贵,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多多尝试,多多思考,提早规划,提早布局。
图片来源 / 李 奕
文字来源 / 李 奕 于凡越
图文编辑 / 于凡越
底图制作 / 于凡越
责任编辑 / 李 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