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再部署科研经费放权,专家:政策利好,需明确监管红线(放宽科研经费管理)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六个方面措施,给了科研人员和承担单位极大的自主权。”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政策无疑是利好的,效果如何重在落实。

王海燕建议,要加强监管,必须明确监管红线和负面清单,使科研人员事前知规守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所有预算科目调剂权均下放至科研单位

7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其中第一条,是简化预算编制,将预算科目从9个以上精简为3个。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

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介绍,自1985年以来,如何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命题。2014年底,我国启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以来,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改革重点。

2016年5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并且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几次提出破除制度性障碍,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不断地推进经费管理改革和政策落实的力度。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认为,此次针对最事关科研人员改革获得感的财政经费使用和管理,再次做出重大的简政放权突破,尽可能在经费管理制度和机制上将科研人员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

“这次举措中的大多数都是对2018年国发25号文《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改革举措和试点的进一步深化、推广和固化,进一步稳定了科研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长期预期,为保障基础研究、推动科研管理基础改革夯实了稳定保障的制度基础。”肖尤丹研究员说。

王海燕教授认为,最新推出的措施给了科研单位以更大自主权。她介绍,2018年我国提出,将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而这次会议确定下放设备费调剂权,表明承担单位拥有了所有预算科目的调剂权。

“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有助提高科研人员薪酬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敲定的第二条措施是:加大科研人员激励,提高间接费用比例,科研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50%以上。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60%。由单位缴纳的项目聘用人员社保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列支。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

对此,王海燕教授解释说,“间接费用”是指科研单位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无法直接列支的费用,主要用于管理费、绩效和房屋占用费等。“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意味着可用于课题组成员的绩效提高了,这将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王海燕教授认为,“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60%”,“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是对基础研究经费管理实行特殊政策,这符合当前我国加强基础研究的科研导向。

“三公经费”松绑,助推科研国际交流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明确,加快项目经费拨付进度,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要将经费拨付至承担单位。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用于科研直接支出。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

对于“项目完成后,结余资金留归承担单位使用,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的新规定,王海燕教授介绍,对项目结余资金,原来的规是定“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两相对比,给科研人员的自由度大大提升了。

王海燕教授认为,三公经费总额限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个“痛点”。按照原来的规定,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费用被大幅压缩,此次国务院提出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将有利推动我国的科研活动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研发网络。

王海燕教授评价,新推出的措施内容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例如,明确指出“项目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要将经费拨付至承担单位”,为日后有效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建议明确监管红线和负面清单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科研项目由相关方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改进科研经费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

王海燕教授认为,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大部分是符合科研规律的,但政策落实仍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费管理与审计要求之间的“不相洽”。

王海燕教授解释,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是比较明确的,但审计的依据不够明确,绝大部分科研人员甚至承担单位的经费管理部门对审计规范不知晓,不了解审计所依的“法”和“规”具体是什么。尤其是,审计是事后行为,这给科研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惑。“我们在以前的调研报告中也曾提出,应由科技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发文,制定共同认可的经费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政策‘不相洽’的问题。”

“政策无疑是利好的,效果如何重在落实。”王海燕教授认为,对中央财政经费加强监管,既是对国家负责,也是对科研人员的保护。与此同时,必须明确监管红线和负面清单,使科研人员事前知规守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沙雪良 校对 卢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2日 下午3:53
下一篇 2024年4月22日 下午4:05

相关推荐

  • 当前两新

    当前两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和区块链 自2020年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场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24日
    0
  • 科研项目决策及投入情况

    科研项目决策及投入情况 科研项目决策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也是保证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科研项目决策过程中,投入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投入情况是指为进行科研项目所投入…

    科研百科 2025年2月3日
    0
  • 南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

    南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南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位于我国西南部,西成北。近日,北京西成北各国在华北西成北的经济贸易,成为我国的“三叶”工程。 哈尔滨的北西成北是中国南方信息技术革命…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22日
    0
  • 合同管理年度个人总结

    合同管理年度个人总结 合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仔细的规划和执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合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意识到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25日
    74
  • 江西农信刘松:基于信创架构的“百福·易缴费”平台(江西农信社刘伟)

    来源:鑫知微信公众号 2022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中国多项普惠金融指标增长明显,让金融为广大人民服务,是普惠金融的意义所在。 江西农信以助力乡村振兴、优…

    科研百科 2024年2月17日
    125
  • 中标喜讯】平云科技中标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智慧党建”平台项目

    平云科技丨中标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智慧党建”工作平台项目客户介绍: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是武汉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5日
    70
  • 十大管理之进度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备考

    真实记录2023年下半年软考考试备考经历和笔记 历年考试情况 进度管理ITO 1、规划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计划内容一般包括:项目进度模型、进度计划的发布和迭代长度、准确度、计量单位、…

    科研百科 2023年10月25日
    103
  • 荒漠科研项目介绍怎么写

    荒漠科研项目介绍 荒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区之一,也是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地区之一。然而,荒漠也是许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荒漠科研项目也在不断地进行中。…

    科研百科 2025年4月20日
    1
  • 庆阳市“三四五”模式激活红色细胞 构建基层物业服务管理四方协同新格局

    近年来,庆阳市以“红色物业”品牌创建为抓手,立足市情现状,对标城乡社区治理、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关要求,全面激活“红色细胞”,形成基层物业服务上下联动四方协同新格局…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4日
    43
  • 智慧项目合同管理系统

    智慧项目合同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合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慧项目合同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项目合同管理的软件系统,可以提高项目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科研百科 2024年12月17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