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考博:热爱研究的领域,以后搞科研,进高校(为什么喜欢研究)

我很早就决定了要考博。早到还在读本科的时候。

一开始是妈妈在耳边吹风,“一直读吧,以后留校当老师,能有两个假期,轻轻松松,就算不在学校,出来一张嘴就能赚钱”。妈妈从小就爱读书,但家里孩子多,姥姥就让妈妈上了免学费的专科,读两年出来就能工作。活了半辈子,妈妈一直遗憾没能上高中、考大学,于是妈妈就把所有关于读书的执念放在了我身上

幸好我也算争气,从小学习不错,上了985,又保送了研究生。我有报过直博生夏令营,但是当时手头没有像样的论文,最后没有进直博生的复试。于是“注定”要考博。

我为什么考博:热爱研究的领域,以后搞科研,进高校(为什么喜欢研究)

但在考博这事上,我一开始确实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没想清楚为什么要考博,可能是因为先前保研辛苦了太久,想休息休息徐徐图之。确定拿到保研资格以后,我放松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实习,又专门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坐图书馆里慢条斯理地写毕业论文。

妈妈在我保研后就准备了一个写考博事宜的本子,每个学校的情况、院系专业和导师有哪些,整理了很多,谈起来如数家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意。但在妈妈管制下长大的我只觉得烦。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回避考博这事。研究生开学以后,我就一直忙着上课,在老师的安排下写论文,没有一点准备考博的行动。直到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才开始关注相关信息。

事实上,连关注信息都是在妈妈推动下开始的。此前,她每次与我提起考博,我都只是敷衍地零星看看导师信息,然后以有事在忙为由,推诿道,以后再说。直到最后一个学年开学前的暑假,实在不能再推了。

那个时候还因为疫情在家,妈妈每天问我,准备到哪一步了,联系老师了没,每个学校选了谁。被问得没办法的时候,我就恼羞成怒发发牢骚,然后挤牙膏一样地一点一点推进,就像身不由己的动物一样被追着赶着往前走

好在回到学校后,和妈妈增加了点距离,客观上减少了冲突,多了自己思考的时间,二十好几岁还残留的叛逆心渐渐平复,自己也想通了不少,事情慢慢走向正轨。

其实很难说得清,到底考博是自己无奈的妥协还是真心的选择。

考博的理由很多。

既有长期以来只想在学校、认为唯有读书高的学生思维,也有不想工作、不想考虑未来的逃避心理;

既是基于研究基础和众人所愿的顺水推舟,也是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只能照着被规划好的路走的权宜之计……

我是朋友们口中适合读博的人,是老师有意培养的对象,有同学眼中的“学者气质”。

在种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和推动力下,我半推半就地走上了考博的征程。

关于考博的事,我只是第一次和导师见面的时候提过,之后却没有任何行动,也没和他再提过,回学校以后,和导师再聊起来这事,老师只诧异道,你没报硕博,我还以为你不考了。幸亏我导师对学生不错,之后也在各方面尽力帮了我不少。

放弃硕博时很洒脱,就是不想留本校,觉得一定要把握最后一次升学机会。但事实上九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有后悔过,因为切实体会到考博太难了,每一步都不容易,而且今年的竞争格外激烈。我可以明显感到,我这一级考博的同学比之前多了不少,我所在的学院、学校是这样,整体上看也是这样。可以预想到,以后的竞争会更激烈。

在和学院考博同学的暗暗较劲中,我按部就班地准备考博的申请材料,和目标院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继续完善小论文。也是这个时候,通过朋友圈里年轻教师的日常分享以及跟老师的沟通,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青椒”的压力和烦恼,明白高校老师的生活并不像妈妈说的那样轻松自在。尤其是在待遇好、水平高的985、211高校。

事实上,我对考博和读博态度的真正转变,主要源自于论文的顺利投稿。

去年年底,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和师兄的合作论文顺利发表,我自己的二作论文也入选了以投稿为导向的学术会议。因为有老师的加持,学术会议上论文的汇报和后来修改反馈的接受都比较顺利,大改了一次、小修了一次后,编辑让自行订正稿件格式和内容,目前正在坐等发表。

通过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第一篇二作论文的投稿,我慢慢有了点信心和成就感,觉得自己能适应科研的压力,也能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以科研为业对我来说好像也是有可能的。

同时,师兄师姐的帮助和鼓励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们总说“你一定可以”“你没问题的”,我最初的信心才逐步建立起来,他们比我自己还相信自己,还在我写论文和申请博士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料、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真的很让人感动。

所以最后,为什么考博的问题也变得很简单,对现在研究的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希望自己能做出点成绩,以后搞科研,进高校。

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面试时“为什么读博”“博士毕业以后有什么规划”的标准答案。

我是幸运的,有导师的尽力帮助、师兄师姐的具体指导,论文也相对顺利获得了认可,由此也有了读博的一点点底气和信心。当然,在外人看来,更幸运的是我年前就上岸了TOP3的985博士(尽管中国的TOP3起码有10所)

科研不是博士的必由之路,但起码是大部分老师认可的读博初心。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对外经贸大学薛熠老师对问题“你是因为热爱科研选择读博的么?”的回答很受触动。薛熠老师是在走上这条路之后热爱的科研,确定自己在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然后为之努力。我的话,可以说是在走向这条路的途中选择坚定这个方向,当然其中妈妈的坚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仅此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1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