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美龄,欢迎收听新一期《审计闹谈》,上一期呢,我由审计定义出发,给大家极为简单地讲了一下10个基本的审计概念。那今天呢,我打算再和大家提一个概念,叫做:审计体系。审计体系,它有2个划分标准,一是内容体系,二是组织体系。
内容体系呢就包含了上一期讲到的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标、审计步骤和审计规范等,今天就不多讲啦;组织体系才是今天要讲的重点,组织体系把整个审计按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分成了三大部分。那因为本人是作为南审读书人审计部的一员,所以在过去的工作过程中,自然是对内部审计关注得更为多一点。所以从第二期开始我打算给大家先讲一讲内部审计,这一专题我打算把它分为四部分来讲,今天先讲第一部分——基础篇。
内部审计产生于19世纪末期,在中世纪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庄园审计和寺庙审计,但是只审会计账目,那就是内部审计的雏形。企业的内审产生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里有一个例子是1875年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搜索。
在学术界,学者对于内部审计存在的理由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是因为两权分离,有些人认为是管理权的划分,还有些人认为是自身管理需要。这里要提的一点是,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属于迫于外部压力而发展起来的。当时外国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发展内部审计,我们政府为顺应时代遂也立法强制要求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内部审计,只是在随后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慢慢发展起来,政府的主导地位开始慢慢淡化,更多地由企业自己搞。这是内审的一个发展概况。
接下来,还是要先和大家讲解一下内部审计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这样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IIA和CIIA对于内审定义的描述上是高度相似的,职能都是确认和咨询,方法都要求是系统规范,目标都是提高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等。唯一的区别在于IIA侧重于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CIIA侧重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稍有不同。那其实内审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治理机制、创造公司价值(内审成本<减少的损失、监督)、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倡导企业良好道德文化建设等等。内部审计有4个特点。
第一个是服务的内向性,意思是内部审计机构是设在某一权力机构或高级管理层之下,是对本企业自己负责的,而非像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自己的客户服务。第二个是范围的广泛性,体现在业务的种类多,比如绩效审计、成本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等。第三个是成果的时效性,有句话叫“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也是这个道理,最好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次一点的内审是帮助企业解决将要出现的问题,比较低级一点的内审则是帮助企业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最后一个就是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相关性,也就是内审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企业目标为出发点,企业的目标就是内审的大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却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地位问题,只有有了一个很好的地位,内审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职能。那哪些因素会影响内审的地位呢,主要是公司治理问题、高层对内审的期待和内部审计师自己的成就。
公司治理就是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利和责任的问题,内审机构下设在哪个权力机构之下和它拥有怎样的权利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的地位。高层对内审的期待更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只有获得高层的重视,内审才能够大展拳脚。最后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内部审计师本身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内审重要吗,它很重要,但是如果内审不做出成绩,那它也会很鸡肋,尤其是内审本身其实是一个成本中心。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要牢牢记住的一句话就是:“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
关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方面,一共有两种大模式,单一领导和双重领导。单一领导,简单来讲分为三种,分别是设在决策层下面、监督层下面和执行层下面。决策层的话,比如说董事会;监督层是监事会,执行层则是财会部门或总经理。这几种模式相比,设在董事会下面内审机构的地位和独立性相对最高,其次是监事会,再其次是总经理,最后是财会部门。
内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只是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者服务,不能很好地实现审计的根本目的。设在总经理下面,虽然有利于对企业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审计,但不利于对企业高层次决策及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审计范围相对窄小,审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设在监事会,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将两者的工作混为一谈或顾此失彼从而削弱彼此应有的作用。设在董事会的不足之处则是在于董事会是集体讨论制,凡事都通过集体讨论决定,正常的审计工作就很难跟进。关于双重领导,主要是指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这种模式内审的地位和独立性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的。
上面讲到,企业的目标就是内审的目标,那内审的目标该怎样实现呢,主要就是靠一系列的审计项目来实现,所以项目管理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IIA关于审计项目管理的标准是没有专门标准,而是贯穿于其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和实务公告中。关于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和实务公告,IIA有详细的阐述,这里不一一细讲。
内审项目管理不仅有各种标准,还需要选择一个高效的项目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封闭式的项目组织形式就是指一个项目选派5-10人成立一个项目组,一个项目完成再开始下一个。更高效的是开放式组织形式,开放性体现在进行专业化细分,可以同时接几个审计任务。项目在运行管理上,不仅有内审机构的三级审核制,同时还受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
最后,我还想讲一下审计外包。内审外包,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内审职能的外包。外包形式包括补充、咨询、全外包、替代这几种。内审外包具有两面性,其优势是外包机构具有更高水准的服务、独立性会更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企业可以有更多的资源做公司的主业。
它的缺陷就是不贴心(什么是不贴心呢,就是太程序性了,毕竟不是自家公司拿钱办事嘛)、还有不熟悉(这个好理解,比起自家人外边的自然是不能比的)、还有缺少培训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内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企业自己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企业自己不做内审也就失去了为自己培养人才的一个契机)、还有外包会丧失主动性和前瞻性,容易变成消极审计、最后就是出于保密性和安全性考虑会有缺陷。在我国,出于现实的考虑,我们要增强外包监管和规范,对外包审计人员要有业务资格要求,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比如,大中型企业可以选择部分外包;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大部分或全部外包;集团内中小型公司则可以外包给总部;在对风险的考虑上可以通过签相应的合同来防止弱化内审的增值作用。
今天关于内审的基础就讲到这,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