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7月25日,网友“一丹”在某微信群里提了一个关于项目管理成熟度应用的问题:
“项目管理成熟度如何定义及分级?哪一级可以开展的工作事项如何组成?哪些指标体系参考?”
群主找我给她科普一下,于是,我花了2个小时,断断续续地和一丹聊了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谈了下哈罗德.科兹纳的K-PMMM模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还有在软件开发企业应用比较广泛的CMMI以及成熟度等级评价和指标设定的一些问题。但是,因为是在微信群里聊的,我当时还有其他事情,因此聊得比较零碎、不够系统和全面。
另外,7月24日晚上,我在视频号听了一个老师分享了《软件质量体系CMM在企业落地的丽境与突围》,也有一些关于CMMI改进落地的想法,因此,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CMMI简介、CMMI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CMMI实施改进策略。本篇文章写作的思维导图如下
1 CMMI简介
1.1CMMI定义
CMMI模型,中文全称叫 (软件)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其前身是SW-CMM(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W-CMM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CMU)开发的用于评价软件开发组织过程能力的模型。
CMMI模型和ISO 9001体系一样,都可以被看成质量管理体系 (框架) ,只不过CMMI更适用于软件开发领域。CMMI模型最新版本是V3.0,但是对企业认证来说,主要还是依据V2.0版本进行,而我本次分享的内容,还是按照软件开发我本人比较熟悉的V1.3版本来撰写,CMMI本身版本更迭及内容变化,不是本文的关注的重点,不做细表。
1.2CMMI核心内容
CMMI模型分为三个分支,适合于供方、乙方的模型有CMMI-DEV(主要针对开发类)、CMMI-SVC(主要是针对服务类组织);适合需方、甲方的模型有CMMI-ACQ(主要是针对采购类组织)。
CMMI模型组件,按照严格要求,包含三个控制级别,分别是:1)必需的2)期望的3)参考的。其中第1点是必须要满足的,另外两点,视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
CMMI-DEV包含了22个过程域( Process Area,简称PA),这个22个过程域,可以被分为项目管理类(7个)、过程管理类(5个)、工程类(5个)和支持类(5个)。
过程域是一类最佳实践的集合,不是过程的集合,过程一般是有顺序的,而集合是没有顺序,这一点,对于CMMI初学者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是无序的,这个在企业内部应用时,操作性比较弱,不好落地。
1.3CMMI等级划分
CMMI的等级,按照连续式表示法,可分为4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不完整级、已执行级、已管理级和已定义级;按照阶段式表示法,可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初始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已量化管理级和持续优化级。
1.4CMMI评估方法
CMMI评估主要采用SACMPI方法,SCAMPI A类评估方法是普遍认可用于使用CMMI模型来实施ARCA类评估的方法。SCAMPI A类方法定义文档((SCAMPI A Method Definition Document,MDD)定义了确保SCAMPIA类评估评定一致性的规则]。为了与其他组织进行基准比较,评估必须确保具有一致的评定。达成具体的成熟度级别,或满足某一过程域,对不同的已评估的组织必须具有相同的意义。
SCAMPI将整个评估分成三个阶段,依次为评估过程计划和准备、执行评估和报告结论。
2 CMMI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1普遍问题
CMMI作为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中国很多企业也都通过高级别的认证,中国企业从2019年至2022年10月通过CMMI L3等级到CMMI L5等级认证的企业,由下表可以看出CMMI L3等级认证的企业最多,达到7493家企业,认证 CMMIL4等级的企业最少,达到53家。CMMI5级引入了量化、统计的方法,整体实施起来更加复杂,认证的项目也会增多,通过CMMI L5认证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在中国通过CMMI5级的企业逐年增多,从2019年的97家企业,2020年激增78.68%,达到455家。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中国很多企业拿认证的多,真正落地实践CMMI的少。导致CMMI体系与实践存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这是CMMI体系本身的问题,还是企业特殊情况导致的,需要我们做细致的分析。
2.2原因分析
CMMI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的起源,模型本身很成熟的,针对软件项目开发也很实用。我国引入CMMI后,政府积极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实行CMMI认证,但效果并不明显,初步分析,有5个方面的原因:
1) 模型本身比较复杂
使用了大量表达晦涩的独创性术语对模型进行描述,而且评价指标众多,便利性不足,评价投入成本过大,另外还需要经过认证评估师参与方可进行。
2) 传统文化障碍
CMMI模型产生于美国,基于“三权分立”的理念在组织中分别设立了行使“立法”、“监督”、“执法”的三个机构,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项目管理过程需要依据规章制度,即依“法”办事。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还处于“人治”的状态,因此在落地CMMI时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碍,需要深刻理解后才能实施下去。
3) 缺乏企业高层支持和承诺
如果未能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承诺,CMMI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取得成功。没有高层的推动力量,员工参与度和积极性可能会下降。例如,如果高层领导不理解CMMI的价值,并未将CMMI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之一,员工可能会对CMMI实施过程不感兴趣或产生抵触情绪。
4) 企业文化和习惯难以改变
CMMI要求企业在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然而,许多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和组织文化。这些习惯和文化可能与CMMI的要求不一致,从而导致实施CMMI时遇到困难。例如,在某些企业中,项目管理人员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CMMI要求进行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
5) 缺乏培训和培养机会
CMMI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企业没有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培养机会,员工将很难掌握CMMI所需的方法和工具。例如,CMMI要求进行统计过程控制,但如果员工没有接受过统计分析的培训,将很难满足CMMI的要求。
3 CMMI实施改进策略
为了解决CMMI体系认证和实际落地存在的两张皮问题,逐步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以及过程改进效果,可以考虑从更新认知、行动策略两方面进行系统级改进。
3.1更新认知
1)CMMI不是万能膏药
在管理学中,有个所谓的“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可存水的最大容量是由最短的那根木头决定的。在企业的开发能力中,过程,技术(含工具、方法)和人员都是主要的因子,都需要全面提高,只关注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很可能事倍功半。
在企业开始实施CMMI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唯管理论”或孤立地只抓过程改进,忽略了开发技术与人员的提高,实施了3到6个月后,发现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时反对的声音起来了,过程改进就难以继续进行了。
有的企业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但是企业内并没有对面向对象技术真正了解的专家,即使采用了RUP过程,也仅仅是形似,而没有做到真正的面向对象方法,没有掌握面向对象方法的精髓,这种问题靠过程改进是无法解决的。
还有的企业开发人员积极性差、比较佛系,工作热情低,企业的激励机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这种问题也是依靠CMMI无法解决的。
2)过程改进是需要时间的
在开始实施CMMI体系时,很多软件企业,尤其是不少中小企业,其管理层往往会对CMMI体系过程改进的期望值太高,希望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显著效果,但系统级的管理改善需要时间的,在改善的初期,企业的运行效率还可能会出现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比改进前更混乱的情况,只有度过了这段时间,才会看到改进的效果。所以在改善的初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要有耐心。
3)活学活用,以我为主
在推行CMMI体系时,所遇到的阻力,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照搬CMMI的条文,不切合项目组的实际情况,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际上,一线的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最了解实际。谁了解实际,谁就有发言权。所以在制定质量规范时,尤其是在制定大家都要执行的操作规程、模板时,一定要得到执行者,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认同,否则就容易成为执行和沟通的障碍。
凭借公司的行政制度硬性推行CMMI等质量体系,表面上看,似乎大家也照规范要求做了,但是很多时候可能只是表面文章,这对改善没有实际的帮助,导致过程改进工作受阻。
4)我们要渐进式的改良
以革命的方式来实施CMMI体系,期望通过一场运动战来解决过程能力的问题,一种可能是管理层不懂CMMI体系,不懂得管理的改进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还有另一种可能是明知故犯,期望在短期内通过CMMI评估,单纯追求市场上的轰动效应,或者获得相关部门的补贴。
有的企业,虽然在短时间内通过了CMMI评估,但是由于没有实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因此,难以将这种“水平”持续下去。
过程改进,就像女生减肥,是可以通过吃减肥药在短时间内减轻体重,但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改善饮食、生活和运动的习惯,那么体重还是会在短时间内反弹,另外,减肥药的副作用可能会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
5)CMMI与创新不矛盾
软件企业必须形成创新的文化,这是由这个行业的本身属性决定的,管理与创新是软件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平稳地发展,而创新能够实现企业的跳跃式发展,只抓管理不抓创新,可能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太慢,最终形成“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只抓创新不抓管理,则可能导致创新无法转化为生产力。
软件企业里有些管理人员,也包括一些开发人员,会认为严格的管理会束缚他们的创新,认为CMMI提倡的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文化,什么活动都要做计划、按规章流程来做,对企业的创新文化会起负面作用。
但是,实际上,技术创新必须通过管理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达到效益最大化,这是最根本的。说句实在话,中国企业不缺技术(除了少量的卡脖子外),缺的是如何将技术高效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
当然,管理的改进优化到一定程度会遭遇“天花板”,此时就必须借助技术的创新或管理的创新去实现突破,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暂且不表。
6)建立宽容的组织文化
CMMI是软件工程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实施CMMI的过程中,肯定会走不少弯路,甚至犯错误,因此许多人会议论,一直会反映到高层管理者那里。
这时不要犹豫,要敢于尝试,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打退堂鼓,想学会游泳,但是不下水,或者呛着一两口水就不学了,那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对于软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在组织内建立起良好的氛围,不因为在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失败,就对项目经理、EPG等人员有偏见,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改进。
7)过程改进要全员参与
推行CMMI,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要改变企业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做法:PMO和EPG在使劲地推进CMMI的工作,而不是大家自觉自愿地来实施CMMI。
从 PMO和EPG的角度来看,要做好CMMI培训的工作,首先是要解决大家的思想认识问题,这还是比较难的,因为有些人的思想是比较顽固的。
企业的过程改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然后才是实施方法得问题。不仅要建立整体的思想认识,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光练不说也是要否定的。任何变革都会涉及企业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不要忽视企业政治,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一定要预防那些光说不练者。
3.2行动策略
我在上面提出要更新认知,在行动上,对于实施CMMI也得有具体的策略和改进方向,下面分享8个策略: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CMMI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分级改进,宜采用渐进的方式,而不是突变的方式进行过程改进。比如对于2级的每个过程域,你可以先启动一部分活动,支持部分目标,待制度化了,再实施另外一部分活动,直至支持全部目标。
在实施CMMI 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千万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要一步一步来,先定出最基本的改进方案,把握分级的思想后再逐步提高。
2)先敏捷,再规范
先敏捷再规范,这个策略源于实践,其本意是先做到再写到,先短期利益再长远利益,先实效再完备。因为一步到位,直接采用规范的方法,阻力比较大,效果难以持久,很可能事倍功半。
敏捷方法以其短期内可以见效、对已有的开发过程调整幅度小等特点易被开发人员接受,所以可以先敏捷再规范,将敏捷作为通向规范的一个阶段。
过程改进要从普通的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做起,他们是CMMI体系的执行者,所以要满足首先他们的需求,让他们看到好处。否则,他们可以是体系建设的支持力量,也能是阻碍、破坏力量。
如果一家企业的项目规模大都是在10人以下,那么开发团队完全可以从敏捷方法开始着手进行过程改进。但是,因为软件开发存在非规模经济的现象,随团队规模的增加,很多敏捷方法可能很快就失去效果,这时还是要回到重量级的传统管理方法上来。
3)从下游开始,向上回溯
过程改进,优先从软件项目生命周期的下游开始,再逐步到上游。
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维护阶段是用户方与开发方交流沟通最多,也是最直接的一个阶段,软件开发承包方在这个阶段的错误很容易被用户发现,用户对开发承包方的管理、服务和开发水平的体会最直接、最深刻。
对于软件开发承包方来说,应该首先改进与客户直接交互的流程,确保高质量的产品能得到有效的部署与维护。在维护阶段发现的问题,应组织原因分析,详细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以提供客观的证据证明在生命周期上游存在的问题,便于从生命周期的上游开始改进。
采用此策略,有助于解决客户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易于发现瓶颈问题进行改进,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改进效果,制定的改进措施,也易于被软件开发人员所接受,是一种典型的由表及里的改进路线。
4)因材施教,各个击破
在一个企业内可能有多个开发项目组或者开发部门,不同的组与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水平,在我们推行CMMI时,不要一刀切,不要希望每个队伍同时达到CMMI 2级或更高的级别,要区别对待。
比如产品研发部门,会经常进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升级,产品的版本比较多,他们对版本管理认识得很深刻,在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版本管理方法,对于这样的部门可以实施配置管理PA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而对于其他做系统集成的部门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就差一些,没有很好的版本管理的基础。
因此,如果一刀切要求大家都在3个月内都达到CMMI2级的要求,这个目标对系统集成的部门就定得太高了,所以,在进行改进时,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组、不同的部门定出不同的改进计划。
5)教育与培训并重
教育主要是改变思想认识,培训主要是传授具体的方法,二者互补,可以使员工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够在主观上认可,客观上执行。
教育与培训可以有各种方式,配合起来使用。比如可以采用观摩学习、请外面的专家来讲、自我反省和培训等方式进行。
过程改进,不能仅仅定义为开发部门的工作,需要整个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重视,因此需要教育与培训的对象比较多,不要有有遗漏,需要面向高层管理人员、开发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市场人员和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赋能计划。
6)充分利用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可以作为思想、方法的载体,它可以将管理可视化、客观化,降低劳动强度,解决手工无法解决的问题,易于为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所接受。充分利用管理工具来推行过程改进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对工具的选择与购买需要把握好“够用即可”的原则。软件开发管理工具一般比较昂贵,如果一次性投资购买了比较昂贵的软件,可能软件的80%的功能用不上,待企业的管理提高到工具软件可以支持的较高的管理水平时,已经是2年以后的事情了,而2年以后的版本也需要升级更新。
所以,没有必要为用不到的80%的功能提前投资,而且现在各种各样的开源工具比较多,功能也可以满足需求,又便于进行客户化,因此,充分利用开源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2019年,我在过程改进时引入了禅道管理系统,开始引入的时候是有些难度,毕竟是对工作方法产生了改变,一旦熟练了,就习惯了。
7)做好经验教训总结
每个开发人员、每个项目组、每个角色认认真真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从长期来看,可有效地提高组织整体项目管理能力。
如果再加上参考某个模型,效果可能会更好。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把过多的精力盯在了外部的参考模型比如ISO9001质量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上,而忽略了自身经验教训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8)善用外脑—咨询专家
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为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CMMI的评估的目的,签订咨询合同,寻求咨询公司的帮助,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咨询公司,尤其不值得提倡的是,有些公司直接从咨询公司处得到标准、规程,囫囵吞枣,直接照搬照抄,真正是为了评估而评估。
企业的标准规范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这些标准规范在CMMI中被称之为企业财富,只有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规范才是最有价值的。
虽然咨询公司可以帮助企业通过评估,但企业的过程改进还是要以内部为主。软件的过程改进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转变,而企业文化的转变归根结底是人的观念、思想、认识、做事方式的转变,是个人能力的提高,这种提高是通过组织中的PMO或EPG、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得以实现的,这种实现的途径是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的。
因此,软件企业要真正注重实效的改进,就要尽可能多地与咨询公司进行交流,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才能真正促进企业过程的改进,同时也能丰富咨询公司的工程实践经验,获得双赢的效果。
4 总结和期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CMMI的基本概念、主要等级和评价方法,然后介绍了CMMI在中国企业的认证概括以及存在的两张皮问题,然后从更新认知和行动策策略两个维度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其中更新认知包括7个要点,行动策略上有8个要点。
本文对项目管理从业者包括PMO和PM,以及过程改进EPG人员和QA、以及关心组织能力提升和质量改进的中高层高管理者、以及对学习CMMI的朋友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请加入【项目经理问答图】知识星球
可免费获取更多精品项目管理资料
精品资料下载:涉及软件产品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管理、质量管理、过程改进、软考、PMP、ChatGPT应用等资料,含公众号之前发布过的,即将发布的以及更多的优质资料。
或者,点击“张永彬敏捷管理”微信公众号《CMMI在软件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策略》查看全文
更多精品内容,请关注“张永彬敏捷管理”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