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始终以党建总揽全局,大力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组织、干部、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全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三化推进”,铆紧责任链条。一是“清单化”明责。压紧各级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分解5类50项具体任务,领办基层党建实事硬事,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责任清单和县直部门重点任务清单,县委常委会每月对照清单研究1次、听取汇报1次、通报排名1次。二是“项目化”履责。30名党员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镇办示范片区、包抓42个党建联系点,12个镇(街道)党委书记、镇长包抓24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项目化管理推动党建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常态化”督责。组建10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项工作组,落实周现场观摩点评 月党政联席会制度,建立“村每月自查、镇(街道)每两月督导、县委组织部每季度抽查”的三级督查制度,倒逼责任落实。
突出“三个聚焦”,蓄积振兴动能。一是聚焦“人”添动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县镇领导班子换届,镇党政领导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明显优化。选派21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等一线淬炼。全县重新调整选派第一书记102名、工作队长48名、工作队员192名,做到帮扶力量只增不减。二是聚焦“财”增活力。严格落实村干部“3 1”报酬体系,县财政每年安排35万元用于绩效考核奖励。财政保障阵地建设奖补资金190万元,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645万元,加大红色美丽村庄等建设扶持力度。三是聚焦“物”凝合力。探索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融扶持政策,解决39个村无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组建13个产业发展“顾问团”深入镇办开展咨询答疑、工作指导。推行“县党校 实训基地”教育模式,打造3个实训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0场次,受训0.8万余人次。
瞄准“三力提升”,筑牢基层堡垒。一是提升“战斗力”。创新开展“两规范两提升”活动,动态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村28个。组织现场观摩推进会3次,现场点评、打分排名、专栏晾晒。评选表彰先进集体23个、先进个人各10个名,颁授流动红旗,在比学赶超中示范推进。二是提升“引领力”。大力推进“千名领跑人”素质提升计划,为99名参加学历提升村干部全额补贴学费34.6万元。落实“导师1 N”帮带制度,聘请荣誉支书(主任)197名,选聘186名导师帮带258名新任村(社区)干部成长。三是提升“带动力”。依托专家工作站、人才工作驿站,吸引217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任职。组建10个人才服务团开展进村技术培训160场次,对接国家选派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开展“组团式”帮扶,帮带培育专业技术人才230名,重点支持200名人才创新创业,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做实“三个融合”,助推创新发展。一是机制融合“强联动”。创新基层党建“三个五”工作机制,坚持周安排、周汇报、月调度、季点评制度。完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全县1.2万名党员、3250名网格长(片长)联系服务农户全覆盖,党员主动承办实事1.56万件,形成“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二是产业融合“强联建”。围绕构建“3 3 3”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组建10个产业联盟、13个产业链联合党委,西部生态智能家居产业园、棣花茶房食用菌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47家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1.5%。三是利益融合“强联结”。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237”奖励分配机制,兑现12个村58名村干部产业发展奖金27.67万元,鼓励74名村(社区)干部带头入股465万元发展产业,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重奖集体经济自主经营先进村,全县54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20万元,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
来源:丹凤县委组织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