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时代党建创新、接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导读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如何推进新时代党建创新、接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继往开来

陈晓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对百年奋斗最崇高的礼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并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强调,要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高校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应把挖掘应用党史资源、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作为必修课,进一步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学好、用好、讲好,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激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增强自信底气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要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全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要引导师生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中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引导师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所蕴含的自信之源、力量之源;引导师生从日益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庄严宣示中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信仰。

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要引导师生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行动中感悟和领会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引导师生深刻理解把握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接续奋斗者。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强化规律认识

党的历史是一部顺应历史规律推动事业发展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就要从党的历史发展中明晰和把握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以史为鉴指导当下的工作。

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要引导师生将学党史与明规律结合起来,将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作为教书育人中最生动的案例,深刻理解党史中蕴含的内在规律、显现的实践规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师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引导师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师生把握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前途主动。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气壮山河的百年实践,镌刻着梦想和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和奉献,为厚植师生家国情怀提供了生动的“教材”。置身在湖南这片孕育伟大精神的热土、彰显革命传统的高地,更应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师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师生从党的历史中自觉汲取尊重民意的养分、汲取依靠群众的智慧、汲取为民造福的动力,以“赶考”的清醒接受人民检验;引导青年主动拥抱红色文化、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情怀,自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有我”的先锋。

以党的百年恢宏史诗引导师生强化使命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讲好党的百年恢宏史诗,要牢记初心使命,将学党史与促发展结合起来,从党确立服务人民的宗旨并矢志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汲取党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在把握历史大势中顺势而为;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引导师生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在原始创新上奋力突破,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引导师生自觉扛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拼搏。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牢牢抓住后继有人根本大计 切实加强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

肖小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百年大计。加强新时代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体系,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让广大年轻干部在思想淬炼中深邃起来、在政治历练中成熟起来、在实践锻炼中成长起来、在专业训练中强大起来,成长为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经得起磨难的新时代合格接班人。

强化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

思想淬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基础工程,年轻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三是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厚植精神底色,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强化年轻干部的政治历练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年轻干部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任何时候保持政治定力。

一是教育和引导年轻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定,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任何情况都不动摇;二是用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约束,明确工作界限、权力边界、纪律底线,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三是着力增强年轻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进而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接烫手的山芋,在高质量完成政治任务中不断成熟起来。

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最好的课堂和考场,是培养年轻干部的必经之路。

一是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做好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进行跟踪培养;二是积极搭建锻炼平台,通过上下挂职、交流轮岗、参与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党政部门、急难险重任务区、基层一线、重要岗位磨练成长,让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磨练担当意志,在大战大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三是完善年轻干部培养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担当,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让年轻干部消除后顾之忧,大胆在实践中锻炼。

强化年轻干部的专业训练

专业训练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手段,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加速器”。

一是聚焦“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引导年轻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科学研判干部队伍情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围绕“短板怎么补、弱项如何强”,通过建立成长结对帮扶制度、开设专题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培养,提高其工作水平;三是在选拔年轻干部时,充分考虑岗位的专业需要和干部的专业背景,做到人岗相宜,切实发挥年轻干部专长,提升其职业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将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工作创新之中

何隆德 曹俊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红色基因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的功能,是促进党建工作发展完善的关键要素。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须从融入理念、融入方式和融入机制上着手,优化融入路径,全方位打造创新进取、风清气正的党建新生态。

创新融入理念,把准融入航标

理念是行动的航标。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必须先确立科学的理念,才能引导实践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红色基因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在于其始终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融入过程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以红色基因为抓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党建创新共同体,为党建创新提供指引与保障。

树立整体性融入理念。既保证红色基因传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确保红色基因与党建创新多元主体紧密融合。应加强对党建创新多元主体的红色教育,进而促使多元主体自觉运用红色理念、方法,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整体性党建创新步调一致、团结统一。

树立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坚持推陈出新,不断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党建载体创新,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保持红色基因与时偕行,不断吸收党建创新过程中的有益思想和时代精华,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感召力。

优化融入方式,增强融入魅力

推进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党建创新,必须优化融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多形式发展,不断增强融入魅力。

坚持党建创新与实践红色精神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 红色”新模式,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勇闯难关的强大勇气,激发奋斗精神,在经风雨、受历练中,确保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坚持党建创新与用活红色资源相结合。应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充分利用大数据、3D 展示、AR、VR等技术,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突出红色资源与党建创新的对接性、交互性,做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坚持党建创新与创新红色文化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推介红色展品、红色作品、红色故事,使红色文化与家规家训、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价值引领、道德建设和规范约束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与团体学习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强化红色文化认同,推动红色文化与党建创新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健全融入机制,提升融入效能

提升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的效能,须健全融入机制,加强资源保障,实施监督考核,做好沟通协调。

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加强对多元主体的红色教育;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探索社会资金筹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之中。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包括党委监督、政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监督体系,形成全过程覆盖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考核合格的相关单位、人员给予相应奖励,不合格的给予相应处分。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畅通党建创新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协调他们的行为、活动,使他们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推进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党政领导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协调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创新的相关事务和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共同协商讨论融入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保证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教授;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深化理论武装 夯实党建根基

李中平 傅新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理论武装是推进党建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党建效果的重要标志。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必由之路。必须将理论武装放在党建的突出位置,从思想、学理及实践等维度夯实党建根基。

在固本培元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思想根基

思想建设是理论武装的基础。新时代深化理论武装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旗帜,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

一要提纲挈领、由表及里。通过高位统筹,厘清理论武装科学内涵的发展演变,把牢理论武装主脉。在深化理论武装工作中抓住“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光唤醒人民群众”这一本质,突显人民主体性。注重循序渐进,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人民的信念、能力,继而外化为积极实践成效。二要初心如磐、永葆底色。坚持把党的政治领导贯穿于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各个环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与思想滋养、恪守政治原则、纯正灵魂底色。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理论武装精神定力,敢于斗争,坚决批判错误思潮。三要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必须把握理论的人民性是产生情感认同的根本,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强化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向人民的理论武装延伸,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强大战斗力。

在学深悟透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学理根基

深化理论武装必须将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紧密结合,在宏观与微观互鉴中拓展认知范畴,致力于化琐碎为系统、孤立为联系、感性为理性,持续强化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

一要精研细思、释疑解惑。深化理论武装要摈弃虚华之气,避免浅尝辄止,要将党的理论学懂弄通,在深入浅出中吃透基本概念,在由易及难中移除心中问号。在深化理论武装中切实体认共产党执政规律,在解决疑难中强化政治素养。二要追本溯源、洞鉴古今。百年党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程。积极汲取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的经验、汲取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经验,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一中心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三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实践前进一步,理论创新就要跟进一步,这是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要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正,又要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之新,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要洞悉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向共进。

在做实笃行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实践根基

不断实践是深化、细化理论武装工作的本质要求。要扎根现实生活,强化主体性落实,推进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切实提升理论武装质效。

一要去伪存真、消除弊病。直面理论武装工作短板,解决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扣理论武装的根本在于增强问题意识这一要义。坚决破除“重留痕”“抓眼球”的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偏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等问题。二要以点带面、面面俱到。抓好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发挥理论武装作用的枢纽,从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员三个层面落实,进而覆盖机关、基层、校园、企业等各层级党建工作。将“漫灌”与“滴灌”结合起来,缩小信息鸿沟,通达理论武装神经末梢。三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注重理论武装的形式创新与工作艺术,扭转单一、机械的模式。把握时代特质,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智能传播等新技术打造创新型理论武装载体,建立健全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传播为抓手的运行体系,统揽动力、运作、保障机制。致力于寓教于乐,开创大众喜闻乐见的理论武装方式,提升理论武装工作魅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智慧思政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谢志远 陈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发展,加快构建智慧思政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智慧思政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让思政教育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提升育人实效,更好帮助青年筑牢信仰之基。

构建多样化的智慧思政教育情境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依托智慧思政构建多样化而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情境,是思政工作“因势而新”的体现。

搭建智慧思政平台推进教、管、服一体化。整合智慧思政课、智慧资助、智慧就业、新媒体与舆情分析、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校园安全管理等各系统数据,搭建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着力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两张皮”“左右不协调”“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过程。重点是将传统教学内容制作成引人入胜的慕课,以及搭建富有交互性的虚拟教学体验场景,让学生在经典历史事件、抽象原理概念以及法律案件等教学内容的虚拟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让教育过程从传统“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一对一”,实现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

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化生动模式。高校可构建长征路线等三维场景、创建视频播放链接和答题过关等多种应用模式,发挥其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青年获得打动情感、坚定意志的沉浸式体验,自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更好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

完善全方位的智慧思政教育供给

与时俱进提供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和丰富实践载体,努力实现体系化建构、网络化联动、精准化供给,是推进智慧思政的关键所在。

增加数字资源总量。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借助数字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多样化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多链条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丰富多彩的资源库,增加智慧思政的数字资源总量。

强化数字资源共享。推动数字资源集中、共享,形成全面覆盖、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智慧思政数据共享大平台。比如可广泛利用到课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图书借阅、学生资助、学业辅导等数据,设立立德树人大数据赋能中心,为精准思政提供支撑。

构建智慧思政教育共同体。以云端共享、云传播等形式,积极促成思政教育的跨区域、跨学校协调联动,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打造新时代智慧思政教育共同体。比如成立区域性理论宣传阐释平台,围绕正面引导、典型引领、错误思潮批判等,为区域内青年提供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彰显更具感召性的智慧思政教育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教育应紧扣这一要求,抓住全媒体时代机遇,实现供给侧转型升级。

更精确定制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综合、联动、对比分析,利用内容推送技术,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专属化的内容推送,让学生更愿学、更乐学、更易于接受,增强思政教育的导向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更智能优化教育手段。通过捕捉学生传播数据映射出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发展轨迹,有针对性地及时加以疏导教育,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舆情风险等;通过创设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情感认同,增强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知。

更精准评估教育效果。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对思政工作情况进行反馈,科学精准评估思政教育的成效,对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要求,着力引导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曾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5日 上午8:26
下一篇 2023年2月25日 上午8: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