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瞄准群众需求 京鄂川三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民政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基本服务水平,既是党中央的殷殷嘱托,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使命,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北京、湖北、四川三地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推进基层治理,进而补齐治理短板、优化治理体系、形成治理合力。

北京

凝聚最大公约数

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近年来,北京市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结合首都基层治理的特点,凝聚最大公约数,通过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增强首都基层治理整体合力。

  第一阶段:以解决基层执法难题为契机,探索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的源头是破解基层执法领域“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2017年初,北京市平谷区为了破解非法盗采盗挖金矿的难题,在金海湖镇启动了“双安双打”行动,成立了指挥部和临时党支部,将执法主导权下放到乡镇,赋予镇党委对相关执法部门的召集权、评价权、否决权、考核权;要求乡镇“吹哨”后,各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在30分钟之内报到,事不完、人不撤。这一做法被形象地称为“乡镇吹哨、部门报到”。2017年9月,市委将平谷区及其他地区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总结提升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全市推广。2018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党对街道(乡镇)工作的领导、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等14项重要举措,着力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北京市配合开展街道管理体制和社区治理改革。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牵头,按照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的工作要求,着力优化职能配置,推动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资源和能力,做实区域化党建工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保障。

  第二阶段:以12345热线为依托,推动“吹哨报到”向“接诉即办”深化延伸。结合“吹哨报到”改革推进实际,北京市委进一步推动“吹哨”主体由街道(乡镇)向群众拓展,推进“吹哨报到”改革向“接诉即办”深化。“接诉即办”的实质是,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报到就是向群众报到。“一条热线”听诉求,建立全市统一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平台。“一张单子”管到底,建立群众诉求办理的闭环运行机制。“一张卷子”压责任,建立群众诉求响应和解决结果评判机制,压实各方责任。“一套机制”促提升,建立“接诉即办”结果运用机制,依托居民诉求的海量数据信息,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提出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响应群众诉求最快”部门的目标,成立了12345民政分中心、“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构建“接诉即办”工作体系,积极响应群众诉求,解决了养老助残卡制卡周期长、社会救助申请材料多等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第三阶段:以“每月一题”为抓手,推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升级。北京市委、市政府2020年10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由此,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逐步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目前,北京市推动“未诉先办”的主要抓手是“每月一题”机制。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聚焦形成了12类主题27个民生问题,市委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问题,进行调度,破解难题。为10551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34亿元,将473个老旧小区列入年度改造计划,扩增幼儿园普惠学位6810个,完成养老助餐点建设967个……“每月一题”机制运行以来,为群众办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实事,取得了明显实效。

湖北

补齐疫情防控短板

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湖北省把防控资源、力量向社区下沉,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整体合力,积极筑牢城乡社区疫情防控阵地。针对疫情大考下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问题,湖北省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作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完善。湖北省积极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居民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成立了2.39万个小区(网格)党支部、9.19万个楼栋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的“末梢神经”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区域共驻共建,组建街道“大工委”328个、社区“大党委”3580个,1.02万名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成员。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力量,推动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群众转。

  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对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改革管理体制,明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宏观管理、街道党工委直接管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配合管理三个层面的职责。择优选聘人员,组织开展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招聘。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将全省2898个城市社区纳入规范管理。把握“就业年龄段”“全日制”“专职”等基本条件,对社区工作者实行总量控制、员额管理,共核定员额42524名。规范进入渠道。根据工作岗位、社区工作年限、相关专业资格水平等综合因素,设置岗位等级序列。根据岗位等级确定薪酬系数,明确标准,提升待遇。建立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小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强化履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等级晋升及绩效挂钩。

  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开展。湖北省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联系单位和下沉党员干部,赋予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下沉期间考核管理权限。全省有10.58万名党员干部担任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1.43万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业委会成员,助力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为群众办理实事3.77万件。出台《关于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试行)》,为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全省共确定4522个牵头单位,组建8685支联系社区工作队、6478支应急突击队,帮助社区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社区疫情防控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9月,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在省级层面成立防控救治专班社区防控小组,由省民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卫健委等部门参加;在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增设社区工作专班,明确社区防控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各地迅速响应,全省13个市(州)和103个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了社区工作专班,社区防控制度进一步健全,措施进一步完善,防控力度持续加大。

四川

基层建制调整改革

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近年来,四川省民政厅结合省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署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打出了一套“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的基层建制调整改革“组合拳”,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激活了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广泛调研,系统谋划。四川省民政厅采取“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各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摸清情况,了解群众意愿。把握重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规律,全过程推演、全系统谋划。高点站位定思路,“调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合村”则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确定了“试点先行、顺向优化、强化保障、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的改革总体思路。

  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试点先行探索路径,改革初步方案形成后,省民政厅选择了3个市和3个县(区)先行先试,打造改革样本,建立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为后期改革提供充分借鉴。挂图作战全面推进,开展两次大规模培训,编印“政策100问”手册,制定工作流程图,组建巡回指导组进行专项督导,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防范风险加强管控,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改革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两项改革,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建立完善风险评估、舆情监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机制。

  完善政策,健全体系。“调乡”,制定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针对群众担心办事不便、干部担心得不到妥善安置等问题,形成“乡镇编制不上收、转移支付不减少、基础设施不削弱、基本公共服务不降低、干部安排不悬空”的“五个不”配套政策。“合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农村各类权属关系不变、农业经济利益关系不变”的“三个不变”政策,用留任一批、离任一批、调整一批、支持创业一批“四个一批”分流村干部,确保改革平稳推进。两项改革涉及面广,必须上下发力、多方协作。四川省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指导,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协作、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通过改革,全省乡镇(街道)从4610个减为3101个;村建制从45447个减为26369个;村民小组从386120个减少到230095个;新增社区461个,调整了1307个社区管辖边界。

  持续发力,提质增效。两项改革“前半篇”重在调整优化,“后半篇”重在提质增效。四川省民政厅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1 24 1”系列政策文件(1个实施方案、24个专项工作方案、1个改革成效监测评估方案),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加快实现“调适、调顺、调优、调强”的改革目标,做好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开展县域内片区划分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成立工作专班,分类研究省情,抓紧抓实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计划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明晰、各具特色的县域发展布局;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按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到2024年,基本构建“县城(驻地镇)—中心镇(一级镇)—其他建制镇—中心村—一般村”梯次带动的镇村体系,形成县域内“主干牵引、强支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社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8日 上午9:22
下一篇 2023年1月8日 上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