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东盟深化农业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

新华社南宁9月21日电(记者黄耀滕、朱丽莉)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的无菌操作室内,乔乔珊熟练地将培养基加入已消毒的培养皿内,然后接种上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在恒温箱培养3天后,再对病原体进行DNA的提取和下游检测。这是最能让乔乔珊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实验环节。

“相比于缅甸的实验室,这里的实验室设备更齐全,技术更先进,像病原体DNA提取技术,我以前在缅甸的实验室就没接触过。”乔乔珊说,香蕉枯萎病研究对她来说是个新的研究领域,来到中国才有这样好的实验平台。

乔乔珊说,通过研究香蕉枯萎病,她可以掌握新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先进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理念,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可以造福缅甸的种植业。

39岁的乔乔珊来自缅甸首都内比都,来中国之前,她在缅甸农业科学院的植物病理学组担任技术员,主要从事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植物病理学研究。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乔乔珊获得了到广西农业科学院工作一年的机会。

新华社:中国—东盟深化农业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

乔乔珊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大棚进行香蕉枯萎病接种试验。(广西农业科学院供图)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外国专家服务与引进智力处副处长罗锦模介绍,该计划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强化合作研究,共同解决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近年来经贸合作日益增多,农业科技领域交流也不断拓展和深入。“近年来,农业科学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已成为双方合作重点领域。”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吕荣华说。

“东盟杰青入桂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共引进了39名东盟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领域引进的人才有12名。

聂春红也是“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受益者之一。她原是越南农业科学院块茎研究和发展中心的一名技术员,今年8月,她来到广西农业科学院工作学习。

“感谢中国和越南越来越紧密的农业合作关系,让我有了这么好的深造机会。”聂春红说,中国木薯培育种技术很先进,希望能通过一年的学习把这些技术带回越南。

中国—东盟很早就开始农业领域的合作,“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是中国—越南共同合作建设较早的试验基地。吕荣华作为这个项目在越南的负责人,2000年他与同事曾将中国优良的三系杂交水稻和瓜菜品种带往越南河内的基地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新华社:中国—东盟深化农业合作共享技术发展成果

吕荣华在越南农业大学基地内查看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生长情况。(广西农业科学院供图)

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农业科学院及合作企业累计在越南示范推广种植100多个作物品种,种植面积达60多万公顷。

近年来,广西积极与东盟国家在农业试验示范、人才培训、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在越南、柬埔寨、印尼、老挝等国建立了糖料、木薯、蔬菜、水稻、桑蚕、剑麻等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技术试验站。

“从基地建设、技术双向转移到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正在东盟国家落地,以共建共享农业科技资源。”吕荣华说,“中越边境地区农业科技走廊建设”“中老土壤肥料检测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广西)—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快中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走进东盟国家,同时中国也在吸收东盟国家的一些先进种植技术,实现双边农业可持续发展。

“老挝的科研人员交换二十多个玉米品种来作为我们育种中间材料,泰国的科研人员交换了本国的芒果品种,中国—东盟农业技术合作是一个双方受益的过程。”罗锦模认为,深化合作可以促进双方在农业技术、品种资源方面的互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链接: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52159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6:07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