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务 你赚钱
——我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故事
广西日报 2018-11-12 ■ 本报记者 李新雄 实习生 潘凤英
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一支生力军,他们奉献着专业技能和科技智慧,一个人带富了一个村,带活了一个企业。
这支备受村民欢迎、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近两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每年选派近3000名科技专家作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他们与贫困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对口挂钩,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记者近日采访了三名优秀科技特派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科技扶贫故事。
A 为菇农量身订制脱贫计划
把论文写在蘑菇棚里,把成果转化在基地上,让微笑留在菇农脸上……6年来,玉林微生物所所长、贫困村优秀科技特派员卢玉文专注地做农民增收的引路人,生动演绎了“我服务你赚钱”的精彩故事。
“我的技术专长是食用菌生产,担任特派员以来,每每听到农民因为不懂技术操作,种蘑菇血本无归的事情,我都心痛无比。”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发生,他先从培训菇农入手。农民缺技术,卢玉文就送技术上门,免费培训菇农,并尽职尽责地当起了菇农的“贴心技术保姆”。
他动手搭建蘑菇大棚,把培训课堂开设在菇棚里,手把手教菇农制作菌棒,侍弄蘑菇生长。蘑菇出菇时间菇棚温度控制在多少摄氏度合适、怎么配制生物营养液给菌棒补充营养、什么时候种什么蘑菇品种最赚钱……干货十足的培训课让卢玉文拥有了很多铁杆粉丝。
“每当我来到生产场地,远远听到菇农喊‘特派员来了,有问题快来问啊!’别提有多兴奋!菇农围着我问这问那,有的还要拉着我到菇棚查看。”卢玉文幽默地称他在当地食用菌生长基地像明星一般受追捧。6年来,卢玉文举办了60期培训班,培训农民万余人次。大多数农民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菇农户均增收2000多元。
为了降低贫困户种菇的风险,尽快助其脱贫致富,卢玉文探索出“科技特派员+合作社+菇棚小区认购+农户”的扶贫新模式。他和玉林市玉光食用菌合作社在兴业城隍镇湖村创建双孢蘑菇基地小区,搭建若干个蘑菇大棚,农户可以认购1个或多个,他们只需负责栽培管理,产品多收多得。合作社统一菇棚搭建、统一栽培技术、统一产品销售等。“他们负责服务,我们负责赚钱。”贫困户纷纷点赞这一为菇农量身定制的增收模式。
“真不敢想象,前几年我还是贫困户,在卢特派员的帮助下,我种袖珍菇一年赚几万元,去年家里买了小汽车。”仁东镇旺卢村的韦金标对卢玉文的真情帮扶赞不绝口。
如今,越来越多的“蘑菇车”行驶在玉林地区的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蘑菇楼”矗立在希望田野上。
B 让贫困户“牛”起来
赠送良种水牛改良养殖户的本地水牛品种、不定期举办贫困户养牛培训班给他们免学费包吃包住、及时宣传国家扶持政策让贫困户知道养牛可以获得国家补贴……广西水牛研究所高级畜牧师、贫困县科技特派员方文远依托单位的资源总能给贫困户及时送去给力的扶贫“大礼包”。
近年来我区牛肉价格稳步上升,山多地少的百色革命老区也兴起了肉牛规模化养殖。养牛要想赚钱,关键要选好杂交牛及品种。由于山区牛品改良工作滞后,杂交牛牛源少,为了买到杂交牛,百色不少养殖户只好上网搜索有关信息,由于没有甄别信息的能力,养殖户看到网上有推荐说承诺三包便不远千里到外省引种,结果从外省买回来的牛多数货不对版,加上外地牛运回广西后大多水土不服,疾病多,致僵率、死亡率高,养殖户损失大。有些吃了亏的养殖户只好购买本地水牛和黄牛来饲养或者配种,终因本地牛个体小、生长慢、售价低,赚不到钱。方文远深入农户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及时把广西水牛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适合当地生长的杂交水牛推广给养殖户。通过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不少养殖户事业风生水起,收入倍增。
“一个电话,能将他调度于白天夜里;一个请求,能使他奔走于镇里乡间。他不是理财者,却让农户更富裕”——不少养殖户这样评价方文远。6年来,方文远定点服务田东县作凳乡大板村兴民农民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场等多家杂交水牛养殖场。从牛栏舍设计、饲料配合、杂交水牛选购等方面悉心指导养牛户。兴民养殖场的杂交水牛从原来的14头发展到现在的180多头,累计出栏150多头,每头牛平均赚5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增收39户,脱贫26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杂交水牛养殖大户。
2017年方文远被推选为全区牛羊产业科技服务团队秘书长后,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依托养殖企业帮助钦北区大寺镇屯首村等贫困村建成了5个以杂交水牛养殖为主的示范基地。这5个养殖场通过入股、土地流转、安排入牛场工作等方式方法帮扶贫困农户120多户,受益人口500多人。
为贫困户开小灶是方文远温情帮扶的又一措施。不光免费培训贫困养殖户,还包吃包住,给他们举办小型实操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成功给一头牛人工授精,配种服务费收入200元,我们那里养牛多市场需求大,有了这门手艺我脱贫致富不发愁了。”天等的贫困户高兴地说。
近年来,经过方文远指导在贫困村建设的牛羊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场或合作社达30多家,其中养殖效益好有10家,养殖杂交水牛近1000头、黄牛300多头。这些养殖场成了贫困村、贫困户的“提款机”。
C 精准施策打好科技扶贫牌
种红顶蕉一定要选用健康干净的二级组培种苗;红顶蕉在不同的生长期要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要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和使用时间才能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红顶蕉……那坡县百合乡的蕉农现如今说起科学种红顶蕉头头是道。
换在以前,他们认为种红顶蕉根本不用讲究,随便到市场购买种苗来种,种下后可以撒手不管,喷农药也随意……蕉农种植观念的转变全靠广西香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韦绍龙及团队的持续培训。
那坡县的气候适宜红顶蕉生长种植,易产出高品质红顶蕉。辖区的百合、百南、德隆、平孟、百省等乡镇是红顶蕉的主要种植区。近两年县里一直想重点发展“原生态、无公害红顶蕉”的产业。但一个事实让当地人颇感沮丧:同样是种红顶蕉,他们红顶蕉单株的产量比别人少一半。“如何把我们县良好的资源禀赋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机会?”那坡县领导请韦绍龙支招。
2016年,韦绍龙率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后,很快找出了原因:上述几个乡镇的红顶蕉大部分种植于山坡、河谷及公路两边,种植分散、缺乏种植技术、枯萎病发生严重,导致红顶蕉产量低、品质不高。
药方很快开出来了:培育无病健康种苗,加强对枯萎病的防控;突出原生态特色,培育自主品牌;在镇村公路两旁种植红顶蕉,打造红顶蕉长廊……
指导那坡县建立红顶蕉无病二级健康种苗育苗基地,推广应用无病高效育苗管理技术;指导建立100亩红顶蕉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给当地赠送广西主栽优良品种“金粉1号”健康组培苗首批15万株,培育的二级种苗可种植1200多亩,为蕉农提供了健康优良种苗保障……韦绍龙一系列组合拳让1000多户蕉农受益。
充分利用微信群提高贫困户的种蕉技术是韦绍龙科技扶贫的一大亮点。通过采取“实地指导+移动微信群网络指导”以及团队专人负责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及时有效地服务蕉农,实现从基础技术指导逐步到标准化技术转变。
原文链接:http://gxrb.gxrb.com.cn/html/2018-11/12/content_1548207.ht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