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过紧日子不能只盯住一般性公用经费(公用经费紧张)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以保老百姓过上稳日子。近日开展的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核查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不减反增等问题,也是督查的内容之一。

实际上,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出现在每年的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之中。特别是财政预决算报告,是必须强调的内容之一。但是,说归说,做归做,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似乎并没有真正贯彻过紧日子的思想,也没有过紧日子的意识。直到近年来,中央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明确压降行政经费的指标,过紧日子的效果才逐步显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政府过紧日子不能只盯住一般性公用经费(公用经费紧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在过紧日子问题上,无论是政府还是财政,立足点都是放在了一般公用经费方面,特别是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方面,而且,因为目标比较明确,且在“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也不敢再像过去一样,乱花乱用乱吃乱喝,因此,公用经费压减的效果比较显著。

事实也是,如果不能在一般公用经费方面立好规矩、定好原则、编好程序、讲好标准,浪费是十分严重的,给财政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社会各方面的反响也是非常大的。而且,一般公用经费在安排和使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还会带来严重的腐败问题。为什么很多单位的一把手要把签字权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就是为了花钱的方便,也是为了自身牟取私利的需要。因此,压缩和减少公用经费开支,确实是政府过紧日子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政府过紧日子不能只盯住一般性公用经费(公用经费紧张)

客观地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制度的刚性约束和纪律的严明要求,一般性公用经费确实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和规范,浪费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因此而受到处分和问责的人,也不在个别。特别是领导干部,已经成为关注和监督的重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反面典型。

那么,中央为什么还要强调政府过紧日子呢?除了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之外,还有没有潜力可挖,有没有可以节约和压缩的财政开支,哪些方面压减的潜力较大,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过紧日子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工作机构,并没有“紧”到一点浪费没有。恰恰相反,在把眼睛更多放在一般公用经费的同时,专项经费、专项设备购置费、专项事业发展经费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浪费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

譬如信息平台建设,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公安有公安的信息平台,财政有财政的信息平台,税务有税务的信息平台,人社有人社的信息平台,住建有住建的信息平台,自然资源有自然资源的信息平台,政府还有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发改、工信则以政府的名义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实际是,这些信息平台并没有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而是各自玩各自的,其他部门需要信息,还必须通过关系才能取得。

政府过紧日子不能只盯住一般性公用经费(公用经费紧张)

举个具体例子,很多单位的退休人员反映,在退休后查阅住房公积金时,通过电脑、手机,怎么也查不出来。到柜台一了解,原来身份证号码变了。过去是15位,现在18位了。身份证号码已经改了有十多年了,公安与住房公积金中心数据竟然全然不通,而是必须员工到公积金中心柜台才能查阅。如此,要建立信息平台干什么?就是为了好听好看当摆设吗?其他方面,也都存在类似问题。

相反,这些平台,每年还要向财政申请各种维护费、专项设备更新费、人员经费等。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出来的信息平台,成了部门的独家数据,而不是共享数据,这样的投入,不是浪费是什么,这样的经费,该不该节约呢?要不要采取措施,对这类平台实行整合,以节省财政资金开支呢?诸如此类,在政府部门中依然十分严重,挖掘的空间很大,节约的余地也很大。

除此之外,政府负债带来的利息开支、管理费开支等,实际压缩和规范的空间很大,能否制定更加完善、规范、有序、科学的标准,十分重要。毕竟,这方面的数额是非常大的,稍不留神,就是巨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各种腐败问题。所以,政府过紧日子,不能只把眼睛盯在一般公用经费方面,而把眼界放得更宽,把思路放得更广,把触角伸得更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8:16
下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