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重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金融 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首发于财资一家微信公众号(微信ID:TreasuryChina),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财资知识。

引言:为了抵御外部风险、实现逆周期增长,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和配置框架,为战略规划实施和打造竞争优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为了防止金融错配现象的发生,企业有必要以司库系统升级为手段,做到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的兼顾、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的统筹以及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充分发掘和发挥司库体系的资金管理、资金配置以及价值创造功能。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数字经济与下行压力对冲,这恰恰也是检验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实现逆周期增长等能力的有利时机。在企业实施战略规划、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资源高效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需要绘全“家底”一张图,下活资源一盘棋,才能激活韧性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基业长青的坚实底气,从容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新常态。

司库作为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抓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以“一张网”实现对企业金融资源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发挥着战略导向职能和价值创造作用。那么,如何建立科学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和配置框架?如何充分发挥司库在资源管理和战略经营中的独特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近日专访了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教授。他将金融资源的概念与司库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开拓了企业资源配置的视野,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升级司库系统提供了方法论。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重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金融 优化资源配置)

回归价值目标,优化配置金融资源

2022年1月,《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将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构内部资金等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对金融资源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库的职能定位,并掣肘了司库价值的发挥。

王竹泉认为,金融资源是企业集团司库体系需要依赖的金融环境、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构成的金融体系(或者金融生态),是一种集自然资源属性和社会资源属性于一体的资源,且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在肃清认知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事关战略性司库体系的建成。

绘全“家底”一张图,重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

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确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哪些资源真正具有价值。王竹泉介绍,随着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多元化,以及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企业需要同时把握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重新认识金融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真正弄清“家底”,杜绝“糊涂账”,实现聚沙成塔的整合效应。

一方面,结合司库,廓清金融资源概念。在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建设的语境下,金融资源是指一切可纳入司库体系从而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优化配置的资金(或资本)。既可以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货币性资金,也可以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租赁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预收账款、长期应付款等各种非货币性资金。这些资金既可以是股权投资者的资本投入所形成的,也可以是债权投资者的投入所形成的;既可以是配置在经营活动领域的资金,也可以是配置在资本运营或对外投资领域的资金。

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拓宽金融资源内涵。随着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的日益普及,可以纳入司库体系在内部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资金范围也将越来越大。由此可见,金融资源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来看,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货币性资金,这也是《意见》中所界定的金融资源的主要内涵。

原文链接:【专访】王竹泉教授:升级企业司库系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本文全文内容收录于 微信小程序:财资知识云;微信搜索【财资知识云】,阅读“司库实践”的行业经典案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6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2年10月6日 上午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