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10日,中国农科院-广西协同创新农作物科技专项推进会在南宁召开,专项包括广西重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广西智慧柑橘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和广西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3个项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农田灌溉研究所党委书记陆建中、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周国民,广西农科院副院长张述宽、院长助理周忠实、科技处处长韦绍龙、院属相关单位人员及项目组成员10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在我院学术交流中心和里建基地会议室分别举行,3个项目分别就各课题实施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2021年工作计划作了详细汇报,双方参会领导与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孙坦指出,项目构建和实施要顶天立地,切实解决广西农作物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双方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做到长短结合,促进成果产出和能力提升,促进两院团队有机融合。同时,要明确目标导向,加强两院团队协同攻关,争取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验收,更好地为广西农业服务。
期间,参会人员到武鸣和百色参观了项目核心示范基地和柑橘采后处理中心智能分选线,实地查看了项目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分子设计育种、覆膜防冲刷、生物覆盖拦截和坡改梯等技术措施应用情况,对项目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
中国农科院-广西协同创新农作物科技专项于2019年启动,协同创新任务围绕三项原则稳步实施:一是强化协同机制创新,建立“国家院+省级院+地方政府+经营主体”四级联盟机制,将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示范、转化推广紧密结合在一起,助推广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强化任务的组织管理,打造院地合作示范样板。三是面向广西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区域农业发展关键问题。
项目实施两年以来,两院承担团队深度融合,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从碎片化走向常态化,从单一合作变成多层面协同联合攻关,建立了院地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与机制,促进智慧农业等成果落地,助推产业跨越式升级。建立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1个;完成具有重要性状分离的甘蔗F1后代真实性鉴定和表型鉴定,获得香蕉抗性相关基因4个、蔬菜抗性或发育等相关性状SNP标记12个、背景SNP标记1000多个,创制优异蔬菜种质资源148份,联合选育新品种26个;开发广西智慧柑橘产业信息综合平台1个;完成柑橘自动采摘机器人系统原型设计与组装1套;集成智慧耕地、智慧灌溉、智能采摘、智慧果园全产业链等技术系统5套;培养博士后1名、研究生3名、生物信息学科技人员1名;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个,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发表论文20篇(sci5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科技处 龙盛风供稿/供图 韦绍龙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