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套规范的缺陷管理流程,可以大幅降低缺陷出现的几率,加快缺陷修复效率,保障团队研发质量。对缺陷管理的投资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因为标准流程缺失带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还能助力团队持续过程改进,提升团队效能。下面将给大家分享缺陷管理的完整流程,助力研发团队高效管理项目。
1. 预防缺陷
通常情况下,缺陷越早发现风险就越低,越晚发现定位原因和修改的成本就越高,也容易在修改时引入新的问题。在需求分析阶段和研发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方法预防缺陷:
- 需求分析阶段:准确识别需求本身是否存在风险或疏漏、是否存在描述不清等情况,还要保证开发团队和测试团队对需求有相同的理解,澄清所有的疑问,在第一阶段发现隐藏的缺陷。研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代码评审、单元测试、静态代码检查等方法在早期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识别缺陷
统一系统管理缺陷:
测试人员根据创建好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若不通过则转为缺陷,提交给开发人员。除此之外,缺陷也可能来自于运营人员或是用户提交的反馈信息。当缺陷可能来源于多方时,使用统一的缺陷提交系统能高效地管理缺陷,也能缩短开发人员注意到缺陷的时间。
识别真正的缺陷
缺陷一旦被提交,开发团队首先要评估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缺陷,有些问题可能只是由于缓存、网络、操作失误导致的,这时开发人员要将缺陷标记为“拒绝”并指派回测试团队,测试团队重新测试或补充更多的缺陷信息。
3. 修复缺陷
确定缺陷优先级:
正如大多数事物一样,缺陷修复也存在收益递减规律:若没有无限的资源分配给所有的缺陷,则需要优先将资源投入到高回报的缺陷修复上。所以在开始修复缺陷前,要先确定缺陷的优先级。在评估缺陷的优先级时,可以从单个或多个维度评估,通常情况下常用的两个维度为:
- 影响范围:受影响的用户数量或者受影响的系统功能数量严重级别:缺陷的重要性,例如:数据丢失、系统损坏
及时同步缺陷状态:
优先级安排好之后就可以制定修复计划并开始修复,当修复完成时,要及时将修复信息同步给相关的测试人员、用户,这一过程可以借助缺陷管理软件来完成。
4. 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追踪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反思回溯缺陷产生的各个阶段,来持续地改进缺陷管理流程。缺陷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 缺陷描述:描述缺陷发生时的现象及缺陷产生的影响,其中缺陷现象最好有详细的截图或日志说明,缺陷影响可从多个维度列表分析。复现路径:完整的描述缺陷复现的路径,可以采用流程图形式,若有多个复现路径需要标注清楚。缺陷原因:针对缺陷现象及复现路径,采用5W1H分析法逐层深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炼出今后开发测试过程需要关注的点。缺陷思考:微观上思考是否真正解决了缺陷,并对代码做全方位的验证,对相关模块做关联测试。宏观上梳理历史上类似的缺陷及相关架构,以此改进缺陷管理的流程。
BUG猫是一款免费的在线Bug管理工具和缺陷管理系统!使用Bug猫可以轻松管理bug和缺陷的整个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和团队更高效的管理软件Bug与缺陷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