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种会议缠身,会议的低效,是很多管理者深切的感受。很多会议还不能取消,也有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让一个会议变得更加有效呢?可能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些重要的条件,比如提前准备好材料、控制会议时长、少讨论与本会议无关的内容、不相关的人不需要参加、避免一言堂等等。这些观点都非常对,确实是这样的。对于高效会议的基本要求,这些方面,大多数管理者都能认识到,但是往往还是觉得会议效率低下。
用精益的思维,以价值为核心,我们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效率,如果我们从客户(会议参与者)的需求价值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之所以高效不起来,就是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典型的问题有:
第一:口头汇报多,幻灯片使用少
虽然现在电脑化办公非常普及了,但是很多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比较多,特别是公司一把手不会使用电脑,这种情况,口头会议就特别多了。口头会议,虽然有稿子,一是数据不直观,需要从听——想像——理解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念的人很快,但是听的人反应就没那么快了。
而幻灯片只经过从看到理解2个步骤,而且还可以提前看,这样理解就快多了。还有就是口头汇报有个最大的弊端,特别是一些领导,讲着讲着就脱稿了,看到下面的人一鼓掌(有时鼓掌其实是给领导面子,也并不是真的讲的好),兴致来了,然后讲到稿子外去了,从想法来说,都是好的,跑稿子外的内容,根据本人观察,发现最多的就是这个领导曾经经历过也值得他骄傲的一些具体事情,他希望分享给大家,这本来是好事,却把会议时间拉的很长。还有就是对一些不满的事情,不断地发表自己的定性的观点。
幻灯片汇报,比口头效率高多了,在早期电脑PPT还不成熟时,很多欧美和日本企业就使用纸张幻灯片投影仪进行会议召开。然而,到现在,我们很多企业还是口头汇报比较多。
第二:会议材料描述性文字多,数据少
究竟数据多少算合适,根据我们的经验,数字所占文字的比例,至少在70%以上。很多领导都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描述性文字多呢?而且看起来似乎好像必不可少一样。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存在描述性文字过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企业本身缺乏数据,导致开会时拿不出数据。
二是一些汇报人潜意识在推卸责任,如果只看数据,他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作为管理者,本应该有担当精神,但是一些人员,暗地里相互推诿(往往公司最高领导还看不出),然后在展示了数据后,非要搞一大段描述性文字,来解释为何这样为何那样,希望淡化自己的责任,也想让领导觉得他们确实努力了。
当然,数据有了,最好用图示来表达,不要用一连串的文字来说明数据,那样也会把听众看晕的。
第三:在解决问题的会议时,缺乏科学的问题解决思路方法
要解决问题,就要有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不管是专业的技术问题,还是日常的管理问题,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工具可以使用。在优秀的企业,这些工具已经被使用得滚瓜烂熟了,但是在那些管理落后的企业,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最常用,也是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掌握的工具有:4M2S、5W2H、福特8D方法、 QC七大手法等。如果连这些基本的方法都不会使用,要想彻底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解决,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有些问题的对策,看似解决了,但并不彻底,这就导致类似的问题反复发生,在会议上每次都听到类似的对策,但是就是无法根治。比如我们看到最多的对策就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执行力、强化安全意识等等。试问:难道以前没加强吗?今后具体要如何加强呢?是开两次会就算加强了吗?还是对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消除呢?
第四 会议的流程细节管理尽量要细致
很多会议虽然看似有明确的流程,但是还不够详细,比如常规的汇报型会议,谁负责第一个汇报、汇报几分钟、汇报文件表格如何可视化,这些要做的越细致越好。
首先,要对同一类的会议设计明确的会议流程,从会议发起、通知哪些人、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会议记录人、发言顺序、时间控制、议定事项跟踪人。这些都必须要明确到位。
其次,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文件,尽量模板化,这是标准化的好处。比如例行汇报的内容,做成标准的图表进行汇报,一目了然。
第五 会议议定事项,必须明确PQD(责任人、任务质量、完成期限)
很多会议,召开了,也明确了很多对策措施,但是对策的跟踪不够,往往导致会后落实效率低下,或者落实后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导致下次会议反复讨论。任何一项议定事项,必须要明确以下3个方面:
责任人:这个要写具体人名。这里常出现的错误有2种:一是写部门,一写部门,部长就会交给副部长,没完成,下次会议上,部长就说这是安排给副部长的,相互推诿。二是很多责任人,最后张三没完成推卸给李四,李四推卸给公司外部(想把主观原因变成客观原因,这种人狡猾得很),比如物料没及时到工厂,责任是采购部经理和技术部经理,下次开会,还是没及时到。一问,技术部经理说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采购部经理说解决的有点晚,还有外面的物流公司的车子出故障了,搞的总经理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其实,我们不防问问:为什么技术解决晚?为什么物流公司车子出问题,货物就一定会晚到?为什么这种特殊情况不提前确认好?为什么没有替代方案?
明确任务质量要求:这个能量化尽量量化,否则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完成质量也不一样。比如要把地面扫干净,每个人对干净的程度理解不一样,那就应该明确,扫几遍,然后拖几遍,干拖几遍,湿拖几遍,只有这样明确了,才能使任务完成的质量达到要求。
明确完成期限:每件任务,都必须明确完成的日期。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完成日期写成月底,月初,甚至尽快,这样类似的。这种期限不明确,往往造成最后没按时完成,如果明确完成期限,如果事情重要的话,还应该明确中间有个情况反馈日期,如果有新的情况变化,可以及时纠偏。
第六:用数据说话,少用形容词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会议的任务汇报或者对策,有很多形容词,这既不能定性地描述任务,还起不到跟踪的目的。比如: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期完成了任务。那什么是有效?如期不如改成具体哪天会更好。再比如: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究竟是多少?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从80分到81分,还是到90分?如果能这样用数据来说话,就比用形容词好多了。形容词还会蒙蔽领导的眼睛,讲的人潜意识里会引导领导往形容词最好的那个方向去理解。例如讲到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了,汇报的人,经常会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客户满意度很高,往往给领导造成的感觉就是真的提高了很多。但是究竟提高多少,是不知道的。
以上就是我们多年管理咨询中,通过对很多企业的会议进行改善优化,发现最普遍的问题,如果能在这几方面去认真实施改善,相信你的会议一定会变得更加高效。
【本文作者为上海复卓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精益管理首席顾问肖辉先生】
转载需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