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青衣方舱诞生背后:“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完成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吴怡 陈绪厚

当前香港第五波疫情依旧严峻,如何对感染者实施社区隔离和治疗显得异常关键。

3月1日,首个中央援建香港的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香港青衣方舱医院(以下简称:青衣方舱)正式交付使用。

该项目承建商——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提供的材料显示,青衣方舱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提供超过3900个隔离床位。

令人惊叹的是,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了七天。

2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考察完青衣方舱时说,它“创造了香港建造界的一个奇迹”。

为了在7天内如期完工,整个建设过程中总进场人数超过1800人,其中内地员工约300人,香港工人超过1500人。2月22日,所有施工人员冒着冷雨开工建设,之后24小时不间断施工,经过一周争分夺秒式的高强度建设,于2月28日完工。

作为首个完工并交付的中央援建香港方舱项目,青衣方舱的意义重大。3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青衣方舱代表的不单是3900个应急床位,更是代表特区政府全心全意、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打抗疫战的决心。

特写丨青衣方舱诞生背后:“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完成

2月28日,香港青衣方舱正式完工。中国建筑国际集团 图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青衣方舱项目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资源调配与快速建造能力的大考。”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张明是中建香港防疫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负责统筹方舱隔离中心项目建设。他回忆说,2月21日上午,他接到青衣方舱的建设任务后,便立即调配精兵强将,迅速制定项目设计及施工方案,次日便顺利开工。

“我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将计划细化到小时甚至分钟,加班加点、风雨无阻、全力以赴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张明说。

这是一次内地和香港得高度配合、全部流程需科学化管理才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临时性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青衣方舱由一个个模块化箱式房屋组合而成,每个房间都配备基本家私及床上用品、冷气机、烟雾探测器、灭火筒等设施。这些模块化箱式房屋的生产工厂主要集中在内地。

作为本次项目的内地“大后方”——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它承担着向青衣方舱供应全部模块化箱式房屋的重任。中国建筑国际集团一位管理人员表示,“中建海龙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足量、不间断地为香港方舱供货。”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耽误一分一秒。面对供货难题,中建海龙迅速集齐了市面上的模块化箱式房屋,并在广东省多地同步进行箱体组装,采用了整箱装船的形式,以减少现场工作量。

“虽然我们的同事大多在内地工厂,但香港抗疫的紧迫性、方舱医院项目的重要性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里。我们深知这次项目建设非常艰难,甚至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完成,但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地为香港同胞的健康安全奋勇拼搏。”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紧急防疫项目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宗军说。

一个新的难题出现,此时,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陆运已基本停滞,如何顺利完成供货呢?答案或许是,科学的项目管理和高效的协作能力。

特写丨青衣方舱诞生背后:“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完成

2月28日,香港青衣方舱医院正在进行功能房调运。中国建筑国际集团 图

为确保按期供货,中建海龙迅速向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隔离检疫设施建设组请求支援,打通海关、码头、船运公司等流程,在各个审批节点、各个工厂仓库以及港口设专人专班跟进,从而确保了产品最短时间运抵香港。

为尽可能为项目建设争取时间,中建海龙一方面在各工厂派驻管理人员协助提高产能和运输能力,另一方面火速集结320余名工人和20名管理人员,调用16台吊机在黄圃港码头同步进行箱体组装。

“项目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周时间,但工程量却是大到‘不讲道理’。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项目的每个人都需要走出固有思维,勇敢突破。”青衣方舱B战区工程管理组张凯说。

“见证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另一端,位于香港的青衣方舱设计建造团队,也不轻松。

收到任务当天,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的项目设计团队仅用不到6小时,就形成了青衣方舱项目第一版总平面布置图,且所有设计方案均以最大床位数为目标,并结合相关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动态调整确保最优。

“关键是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管理人员紧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一位管理人员说。

见此情形,不少富有应急项目建设经验的内地员工主动请缨,提出加入项目的建设队伍。之后,经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隔离检疫设施建设组与两地有关部门的高效协调,内地援港员工的赴港手续办理非常高效。

2月24日,该公司首批内地赴港“青年突击队”到达香港。作为年轻力量,他们勇敢冲在了第一线。

青衣方舱的施工建设,从中央到香港,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特写丨青衣方舱诞生背后:“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完成

2月28日,香港青衣方舱工地,施工人员正在通宵达旦收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 图

为保障运输、通关效率,2月22日,该项目获得快速报关、快速检疫等便利措施,有关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协调统筹物资通关事宜;2月25日,该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水上运输支持,此举极大提高了材料运力。

青衣方舱项目一线建设人员超过1800人,面临着极大的防疫压力。

根据此前的施工管理经验,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明确要求所有人员入职登记前,必须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PCR检测)阴性证明;进场工作人员必须完成至少两针疫苗接种;而项目人员每日进场前,必须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测试,并提供阴性结果证明。

施工人员的医疗服务也很快得到了保障。2月26日,经香港中联办协调,香港专业医疗机构派出医生为项目提供医疗服务,每天安排医疗人员驻扎在施工现场,并提供1-2名医生24小时提供服务。

当得知青衣方舱的施工人员日以继夜、争分夺秒地忘我奋战,香港社会各界也为之动容,并积极行动,想为施工人员们做点什么。

2月27日,“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副秘书长、立法会议员黄英豪专程来到青衣方舱医院工地,向辛劳奋战的工友致以感谢和敬意。同时,他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向工程团队捐赠2万份快速抗原检测包和5000盒连花清瘟胶囊

得悉中央决定协助特区政府援建方舱医院及相关的隔离设施后,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也积极响应,他们表达愿意动员辖下的急救及医疗人员,为各项目提供驻场急救等医疗服务,以及24小时救护车服务。

“工友们为了香港抗疫工作,24小时轮班赶工,这么不辞劳苦地帮助我们,真的非常感激,我们也想为他们尽一分绵力。”圣约翰救护机构理事会主席钟展鸿说。

得到来自中央、香港、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每一位青衣方舱的建设人员都深知自己的使命。

青衣方舱C战区工程管理组工程师裴开元表示,“很有幸能够成为青衣方舱医院建设者中的一员。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如果我的一份微小贡献能让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便是我们日夜奋斗的价值所在。”

用短短7天时间去完成一个如此大的工程项目,这让参与项目的香港本地工作人员也极为震撼。

“我见证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曾川铭表示,他从事建筑行业将近25年,从没试过接触一个只有7天工期的地盘项目,他认为要用7天时间去完成一项工程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果香港人能够用参与这项工程的精神去建设香港,我相信香港的未来充满希望。”曾川铭说。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8:14
下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