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模型和工具的有效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家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并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本文列出的25个管理图解工具,您在实践当中用过几个呢?
SMART原则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是为了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了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原则。
原则解释:
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绩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SMART原则特别注明: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ABC分类法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ABC分析法是储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经济工作中一种基本工作和认识方法。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
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
SWOT分析模型
在IATF 16949:2016标准“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中要求:“组织应该基于内部、外部的环境因素分析,制定公司的战略”。
那么应如何有效的开展战略分析与制定呢?我们推荐采用一种战略分析工具-SWOT法: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收集信息,分析市场环境,识别竞争优势与风险,真正基于充分的市场分析及自身条件,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1、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全面。
4、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6、SWOT分析法因人而异。
SCOR模型
供应链管理相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利益的聚焦点考虑的是整条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而非个体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随着供应链成员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企业之间融合不断,由此产生了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面对诸多供应链管理的挑战,制造企业应立足市场与自身战略变化,构建弹性的供应链运营策略,并根据供应链运营策略来搭建适合的供应链运作机制。SCOR模型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供应链建模的有效方法之一。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SCOR)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这是当前学术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的企业供应链流程梳理的方法体系。
SCOR模型按流程定义的详细可分为三个层次(见图4),每一层都可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在第三层以下还可以有第四、五、六等更详细的属于各企业所特有的流程描述层次,这些层次中的流程定义不包括在SCOR模型中。
SCOR的三层结构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特征:
第一层:提供一个广泛的对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货过程类型的定义,是一个企业建立供应链目标的起点。
第二层:定义了26种核心过程目录,这些都有可能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企业可以从这些核心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构造实际的或理想的供应链。
第三层:为企业提供提高供应链绩效所需要的计划和设置目标的信息。计划部分包括流程要素定义、问题诊断、行业目标选择、系统软件能力等。
ADL矩阵
ADL矩阵它把组织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同该市场的生命周期阶段相结合。ADL矩阵的内容其中一个维度是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另一个维度是企业的竞争地位。
标杆分析
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KPI关键绩效指标
构建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用来评价供应商的水平和划分供应商的等级,对供应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激励,也可以用来引导采购与供应链相关部门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公司整体目标。
供应商管理主要指标(KPI)的选择,直接影响了供应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包括质量、交货、成本、能力、服务五个指标:
1、质量指标(Quality)
质量指标的主要科目有: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来料抽检合格率(来料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样品总数×100%)、来料全检合格率(来料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样品总数×100%)、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生产时报废数量/来料总数×100%)等。
在不同的行业,针对不同的产品,由于不同物料的质量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损失和破坏预期不同,对来料的检验要求不一样,有的只要抽检,而有的需要全检,还有一些是免检;同时,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其来料合格率的接受标准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型的物料,如塑料颗粒、钢材、化工原料等,采用批次检验的方式定义其合格率;对于螺丝、螺母、垫片等大批量小体积物料,采用抽检的方式定义其合格率;对于关键性核心部件,如发动机、液压缸、精密部件等,采用全检的方式定义其合格率;来料在线报废率由生产人员负责统计,但需要注意明确是来料不良导致的报废,还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功能损坏。
同时,建立质量问题数据库,跟踪样品首次检验通过率、同一质量问题重发率等,将首检通过率和同一质量问题重发率纳入质量指标,对于及时发现和评估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敦促供应商进行质量整改有着重要的作用。
2、交货指标(Delivery)
交货指标主要是按时交货率(On Time Delivery),在大部分企业都向零库存的目标靠拢的时候,按时交货率成功考核供应商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指标,未按时交货,导致的后果和质量问题一样,就是停线。按时交货率的衡量标准有很多,如按件交货、按订单交货等,以不同的标准去衡量,按时交货率的数值和反映出来的实际交付能力也不一样。
任何一种物料没有按时交付,不管是一个小小的螺丝垫片,还是核心的引擎、制动控制部件,导致的结果都一样:停线。但是,交货指标不能简单地按照百分比去定义,同样一个数值,其背后的影响却不一样。一个Lead Time只有15天的机加工件,和一个Lead Time长达180天的控制部件,同样延迟交货10天,反映出来的供应商交付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定义供应商的交付能力:目标交付时间/(目标交付时间 延迟交付时间)×100%。那么,机加工件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为15/(15 10)×100%=60%,控制部件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为180/(180 10)×100%=95%。
供应商能否按时交货,取决于很多因素:一是供应商备有的安全库存,二是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三是紧急的突发事件影响;四是运输过程的意外延迟。透过OTD向前推,去寻找延迟交付的原因,重新制定合理的交付周期,逐步改善订单处理计划,给供应商准确的需求预测,都是保证按时交货的基本前提。
很多企业仅仅关注交货及时率,却忽略了交货准确率,交货准确率主要包括交货数量的准确率,交货种类的准确率以及是否有混料现象。如果说交货及时率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那么交货准确率才真正反映出供应商的管理能力。
3、成本指标(Cost)
价格是供需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采购战略制定者和采购执行者,几乎每年都有年度降价要求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调整要求。
一般情况下,同等规模的供应商对同一产品的报价不应该偏差超过30%,出现50%以上的价格偏差,往往是制造商和贸易商的区别,或是贸易商和贸易商渠道的区别。针对制造型企业,如果报价高于同行业平均价格20%以上,则基本上可以确定对该款产品,供应商有着至少50%的毛利。
供应商能否在保留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依照采购方的要求和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合理范围的降价,是衡量供应商成本指标的一个重要依据。既要保证供应商合理的利润空间,又要保证采购方的利益,还要平衡供需双方的长期稳定合作,那么,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客观评估供应商的成本,是一条必选之路。关于如何客观评估供应商的成本,请参阅我的文章《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评估供应商的成本》。
4、能力指标(Capacity)
供应商的能力指标考核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供应商的类型和员工素质:一般情况下,供应商是在华外资企业,沟通会比较顺畅,效率较高;供应商是国企或是上市公司,业务流程会比较繁琐,按部就班;供应商是私营企业或是家族企业,沟通方式比较灵活,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进而影响采购方的采购管理绩效。采购方可以组织针对供应商的培训,要求供应商定期参加金,借以提高供应商员工的素质和业务配合度。
② 供应商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传统制造行业,一般情况下,供应商拥有的设备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资金实力,供应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质量的根本条件。
③ 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供应商的工艺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供应商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供应商对图纸要求的理解是否准确,对生产成本的评估是否客观,能否达到采购方的技术要求,能否为采购方提供技术支持和工艺优化等。
④ 供应商的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程度:供应商的内部沟通是否顺畅,业务流程是否清晰明了,组织机构是否完善,将会对采购方的产品采购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比较完备的采购方,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决定了能否在新型电子商务采购上与采购方数据对接。
⑤ 供应商的成本管理能力:供应商的成本管理能力不仅仅是供应商的采购成本管理,同时也涉及到供应商的运营成本、库存管理成本、运输成本、固定资产维护成本等。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采购方,而采购方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帮助供应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5、服务指标(Service)
供应商的服务指标只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 供应商的配合度和合作意愿:供应商是否配合质量调查,是否配合采购人员的催货,是否及时处理采购方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及时回复采购方的文件需求,是否把采购方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等。这是一个偏感性的指标,但是确实影响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② 报价的及时性: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对报价的初步评估不应该超过5个工作日,超出5个工作日,则基本上可以视为供应商对询价并不重视,或是对询价项目不感兴趣,可能的原因有供需双方业务关系不好、询价项目无利润空间等。
③ 报价的合理性:是评估供应商真诚合作意愿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采购方,保证供应商合理范围的利润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是基于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采购方不可能掌握供应商的真实成本,但是,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报价的合理性。
基于关键业绩指标(KPI)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业绩指标(KPI)的价值在于客观评估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供应商的行为,对供应商实施管理和持续改善,同时,也是评价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供应商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具体的实施要本着“公正客观、简单实用、权重平衡、快速高效”的原则。
公正客观:客观是指对供应商评价的数据必须要客观真实,基于正确的统计数据,不能因为对供应商不满而从主观上给供应商减分,也不能因为对供应商宽容而在主观上给供应商加分。
简单实用:关键业绩指标是用最简单的图标和数据反映供应商最真实的问题,也不能为了展示所有的信息,而把所有的数据都统计起来。
权重平衡:平衡是指各个关键指标的权重要平衡,不能质量指标占80%,其他几项各占5%,也不能各个关键指标全部都是20%,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关键指标,分配不同比例的权重。
快速高效:通过实施关键业绩指标衡量供应商水平,不能为了做KPI而做,把KPI当成一个政治任务。要尽可能把供应商的问题数据统计到KPI中,并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要求供应商回复改善和整改措施,达到实施KPI的真正目的。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TQM的基本观点:
①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产品的实际用途、售价。
“控制”: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制订质量标准、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偏离标准时采取纠正措施、制订改善标准的计划等四个方面。
② 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技术和人员),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阶段加以控制。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提供优质产品所需要的优良产品设计、加工方法及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④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
⑤ 从人际关系角度看,质量管理组织要提供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保证相关人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
⑥ 质量成本控制:用于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⑦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
⑧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从根源处控制质量。
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循环:
P、D、C、A 指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循环工作程序。
P:计划(plan) D:实施执行(do) C:检查(check) A:处理(action)。
1. P — 计划
计划是PDCA 方法的核心。企业最高管理者要对GMP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并积极参与计划活动,同时,基本硬件、软件配置也必须满足要求和制定质量体系计划。
2. D — 实施
计划完成后则进入实施阶段。实施的第一步:组织员工对体系文件学习理解,通过培训各相关岗位人员;第二步: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以及确定对突发性事件将采取的应变措施等。
3. C — 检查
检查是推动 PDCA方法不断向前转动的重要环节,体现在为质量体系提供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机制。
4. A — 处理
处理既是 PDCA方法的最后一环,亦是启动下一轮 PDCA 转动的一环。对检查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确定处理的方式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质量三元论或品质三部曲
朱兰的三元论(Juran Trilogy)或品质三部曲(Quality Trilogy) 每个企业、每种产品和服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都要面对“超严格的质量要求”,要努力使自己达到世界级的质量水平。
该理论将管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计划、控制和改进。这就是有名的“朱兰三部曲”。“三重角色”就是完成“接收输入的信息和物品;将这些输入转化为产品输出;将产出交付给顾客”这一过程时所担负的角色,它是质量管理在简单意义上的一种步骤化模式。
DMAIC模型
DMAIC模型是实施6sigma的一套操作方法。DMAIC分别是指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和 Control.它是用于改进、优化和维护业务流程与设计的一种基于数据的改进循环。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流程改善的重要工具。六西格玛管理不仅是理念,同时也是一套业绩突破的方法。它将理念变为行动,将目标变为现实。
DMAIC是6σ管理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管理模型,主要侧重在已有流程的质量改善方面。所有6σ管理涉及到的专业统计工具与方法,都贯穿在每一个6σ质量改进项目的环节中。
1)D(Define)——界定
界定是识别客户要求,确定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界定——找准要解决的问题
界定问题:与问题相结合,组建一个有力的6σ团体,在这一步,必须抓住一些关键问题:
你们正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解决这个特别的问题?
你们的顾客是谁?
你们的顾客需求是什么?
你们过去是怎样做这项工作的?
现在改进这些工作将获得什么益处?
制定DMAIC任务书:
6σ的理念促使我们以新的和独创的方式来思考过去经常忽略的问题,当抓住了一些关键问题之后,便容易形成一份DMAIC任务书。这份任务书不仅要呈交业务主管部门,还可作为6σ团队解决问题的目标。各公司、各工作项目的DMAIC任务书不尽相同,但主要内容有:
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
要特别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有多大?
团队成员及其职责是什么?
DMAIC的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M(Measure) ——测量
量测是校准Y的测量系统,收集整理数据,为量化分析做好准备。量测是6σ管理分析的基础
通过量测来收集CTQs的基本数据,量测是6σ管理分析的基础工作。通过量测使得量化管理成为可能,有了量测才使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成为可能。为了获取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需要对量测的系统进行校准。这通常是配套课程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
数据收集还要求掌握一些数据收集的方法,如抽样技术、检查单检查表方法等。
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量测:
无论是生产制造流程还是交易流程都有输入和输出。通常把需要输入的东西用x表示,把产生的结果或输出用y表示。所以任何流程都可表示成这样一个函数:
y=f(x)
输入是多种多样的,甚至输入还包括一些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输入变量x可以是一个向量,表示这个输入是由多种因素组成。函数f(x) 可看成是一个公司或组织的运作系统。输出y也可以是一个向量,如 y=(产品、服务、维护……)量测就是对关键的y与x进行数据收集和计量。
典型量测举例
如果客户对供货时间不满意,你就需要收集过去若干次收到订单到发出货物的天数。
如一个大型生产制造商过去一个月在订单处理方面的DPMO是253 000
如一个冰箱制造商过去一年的包装清单的DPMO 是85 000
如一个大型商场过去一个月开发票的DPMO是67 000
如一个餐馆过去一个月账单的DPMO是57 000
3)A(Analyze)——分析
分析是运用多种统计技术方法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影响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很多,运用统计方法可找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常用统计分析工具
直方图
排列图
鱼骨图
散点图
控制图
影响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原因可归纳为六大类,即上面所示的人、机、法、料、环、测等
4)I(Improve)——改进
改进是确定影响y的主要原因x,寻求x与y的关系,建立x的允许变动范围
发现y与x的关系
结果与原因呈现出一个类似函数的模型,即:y=f(x1,x2,……xp) ε。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向量,是p个原因,称为自变量。ε是随机干扰项,也正是由于有这一项,此模型才真切地刻画出y与x有着密切的关联,但y又不能由x完全确定的这种奇特关系。模型就是一个系统,y是不可控制的随机变量,由系统产出的,也称为内生变量。x是一些可控制的确定性变量,也称为外生变量。ε是不可控的随机变量。如果x与y描述广告投入与销售量的关系,显然销售量y是不可控的,广告费用x是可控制的,对销售量y有影响的一些其它因素就是ε。
改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方差分析等都是改进步骤中的统计工具。当用统计方法找到了要改进的环节和方案之后,重要的是去实施它。这一过程中的困难往往是员工长期的习惯不会轻易转变。假如公司欲在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跟踪节约资金,这时就要将实际花费与预算联系起来,或跟踪净节约资金、项目范围、项目结束时间等变量。通过正确跟踪数据,建立起回归模型,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控制,使公司收益和顾客满意度达到最大。改进这一步骤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它类似于六步法中的“优化你的工作流程”。
5)C(Control)——控制
控制是将主要变量的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
没有工作描述和过程程序就谈不上控制
对流程进行一定的改进之后,下来的问题就是坚持避免“突然”回到旧的习惯和流程是控制的主要目的。6σ项目的成功依赖于那些始终坚持如一的人,控制过程中,流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工作描述。没有工作描述和过程程序,就谈不上控制,任何流程的初期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生产周期中纠正缺陷的成本:
在初期发现一个缺陷,花费1美元
在设计中发现一个缺陷,花费10美元
在实验中发现一个缺陷,花费100美元
在现场发现一个缺陷,花费1000美元。
六西格玛(SixSigma)
六西格玛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认为一般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市场引力包括企业销售量(额)增长率、目标市场容量、竞争对手强弱及利润高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市场引力的综合指标——销售增长率,这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外在因素。
企业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技术、设备、资金利用能力等,其中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要素,它直接显示出企业竞争实力。
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条件:市场引力大,市场占有高,可以显示产品发展的良好前景,企业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实力较强;如果仅有市场引力大,而没有相应的高市场占有率,则说明企业尚无足够实力,则该种产品也无法顺利发展。相反,企业实力强,而市场引力小的产品也预示了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
脚本法
脚本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情景分析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作出预测的方法。
PEST分析模型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QFD法(质量功能展开)
QFD法是一种系统性的决策技术,在设计阶段,它可保证将顾客的要求准确无误地转换成产品定义;在生产准备阶段,它可以保证将反映顾客要求的产品定义准确无误地转换为产品制造工艺过程;在生产加工阶段,它可以保证制造出的产品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
所有权总成本法
是一种公司经常采用的技术评价标准,其核心思想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拥有的包括置业成本和每年总成本在内的总体成本。
ECR系统(有效消费者反应系统)
ECR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PIMS分析(战略与绩效分析)
也叫PIMS数据库分析方法,其含义为市场战略对利润的影响。主要目的是找出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对一个经营单位的业绩到底有何影响。
帕雷托法则
又称80/20法则,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
卡拉杰克矩阵
以采购所牵涉的两个重要方面作为其维度:收益影响(Profit Impact):采购项目在产品增值、原材料总成本比及产品收益等方面的战略影响。供应风险(Supply Risk):供应市场的复杂性、技术创新及原材料更替的步伐、市场进入的门槛、物流成本及复杂性、以及供给垄断或短缺等市场条件。将供应商分为四类,杠杆供应商,瓶颈供应商,战略供应商和非关键性项目供应商。
甘特图
又叫横道图、条状图。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
鱼骨图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
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象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
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生产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大家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特性原因图。
1、类型介绍
-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
-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2、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等)。
-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如下: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 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末端原因;
第二步:鱼骨图绘图过程
A、填写鱼头(按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画出主骨
B、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
C、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
过程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二、使用步骤
-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个问题);
-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个解决方法。
来吧,一起画一张吧。
1.画一条主干骨及鱼头,鱼头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网上下一个。
2.将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鱼头之上
3.画大骨,一般画六条大骨,与主骨呈60度角。这六条大骨就是分析问题的六个方面,“人、机、料、法、环、测”,即“5M1E”
4.召集会议,针对问题,利用头脑风暴进行检讨。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可能的原因,过程中不反对,不打击。将所有原因整理列出,共同讨论,去除重复及没有意义的原因
5.将主要原因按照“人、机、料、法、环、测”分类,分别填入六个大骨,然后再逐一讨论,找出最可能的原因,进行标注。
头脑风暴过程中,切不可打断别人的发言,不批评不反对,防止真因被扼杀。
更多专业质量文章,请访问QualityIn质量学院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