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验收会议。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档案局等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21人组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任委员会主任。会上,刘旭副院长作了项目总结汇报,从项目建设、能力形成和取得的成效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
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是我院“十五”以来承担的第一个重大建设项目,也是我国农业和生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下,院基建管理部门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扎实推进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达到良好效果:“早”——科研楼工程在确认国家发改委核定初步设计和概算批复文件的情况下,提早落实开工手续,较正常周期提前了7个月开工建设,克服2003年“非典”和冬季施工的影响,比合同工期提早6个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多”——通过科学组织招投标、合理控制工程支出等方式,在批复的概算内多建温室工作间和科研辅助用房4843平方米,多购置仪器设备2台套;“好”——科研楼布局合理、朴素实用,工程结构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工程”。
自重大科学工程运行以来,使用单位狠抓创新能力建设,大幅超额实现预定科研能力目标,已具备年分离和测序出序列标签(EST)12万条以上(原指标5000条)、克隆和功能验证重要基因8个以上(原指标1个)的研究能力;狠抓开放共享机制,全面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实现24小时运行服务,共享率超过90%;狠抓重大科研成果培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审定新品种95个,获得专利81项。
验收委员会在听取了项目总结汇报、农业部预验收意见和专家组验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审核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质疑、讨论和研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国家验收,给出了“建设单位按批复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项目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运行良好,开放共享度高,成效显著,使我国具有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的高度评价。
验收通过后,翟虎渠院长代表我院对多年来重视、关心和支持中国农科院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各部门和各级领导表示感谢,并表示我院将依托重大科学工程,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凝聚、引进与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作物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力,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张桃林对我院依托重大科学工程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开放共享机制予以充分肯定,要求我院将工程的竣工验收作为一个新起点,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使重大科学工程成为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的学科发展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基地。
张晓强在讲话中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农业和生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他对我院今后工作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勇攀高峰,产生更多的原创性成果;二是充分发挥重大科学工程公益性平台的作用,加强设施的开放共享,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凝聚和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三是认真总结工程建设经验,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项目建设,为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庄巧生、方智远、范云六、董玉琛院士,农业部有关司局、院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验收会议在我院召开
验收委员会听取项目总结汇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翟虎渠的陪同下考察科研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