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1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近日,北京市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10、2011年度为首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有10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2010年度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1年度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王连铮、候水生、何中虎、刁其玉等10名获奖专家受邀参加了奖励大会。
    在2010年度获奖成果中,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广适应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适应范围窄、单产低、品质差等突出问题,培育出适应跨纬度大、创312.4公斤/亩高产纪录、蛋白含量高达45.8%、抗倒抗病耐涝的大豆新品种“中黄13”,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为促进大豆生产,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农科院1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大豆新品“中黄13”亩产可达250-300公斤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北京鸭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以我国原始北京鸭为素材,经过30年持续选育26个世代,育成了瘦肉型、高饲料效率的Z型北京鸭和肉脂型、适合烤鸭专用的南口1号北京鸭,建立了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求模型,制定了饲养标准,改进了养殖方式,对进一步扩大北京鸭消费市场,提高养鸭经济效益作用显著。以上成果被授予201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农科院1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Z型北京鸭标准化养殖
 

    另外,由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苜3号苜蓿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和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绿僵菌生物农药规模化生产技术”等2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在2011年度获奖成果中,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国-CIMMYT小麦合作育种研究与新品种培育”,针对我国小麦育种中品种抗病性频繁丧失、可用育种资源短缺等关键问题,采取国内协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常规技术与分子标记应用相结合的策略,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及14个国家引进种质70972份次,筛选出慢病性品种116份以及抗秆锈病新小种Ug99的品种26份,育成高产抗病优质品种39个、育种亲本13个,累计推广3.63亿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农科院1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抗秆锈病Ug99小麦新品种
 

    饲料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早期断奶犊牛生理营养与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我国奶牛研发出早期断奶技术,系统研究了犊牛消化生理的发育规律,得出可通过日粮因素调控的器官和生理参数,阐明了早期断奶犊牛主要的免疫反应特点,在我国主要奶牛产区的近20个省市推广,每头犊牛节省成本300元以上,为高产奶牛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以上成果被授予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农科院1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给早期断奶犊牛饲喂代乳粉
 

    另外,由蜜蜂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种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农业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设施蔬菜生态高值无土栽培管家技术研究与规模化示范”以及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恶性入侵杂草豚草的生物学与综合治理”等4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据悉,2010年、2011年共有408项成果获北京市政府奖励,其中重大科技创新奖1项,一等奖53项,二等奖109项,三等奖245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9: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