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棉花黄萎病为害机制与抗黄萎病种质创制应用”通过中国农学会科技成果评价

    12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研究员主持,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棉花黄萎病为害机制与抗黄萎病种质创制应用”成果,在京通过了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加工所“棉花黄萎病为害机制与抗黄萎病种质创制应用”通过中国农学会科技成果评价

     由陈剑平、刘旭、吴孔明、罗锡文院士等1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围绕棉花黄萎病菌变异复杂、棉花抗性鉴定困难和抗病种质资源缺乏等重大问题,系统开展了病菌致病性分化、侵染与为害机理、抗性遗传模式和抗病性鉴定选择技术等研究,揭示了病菌致病型分子变异、侵染与为害机理、病原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分子进化机制以及棉花抗病性分子遗传规律,创建了棉花抗病性快速鉴定、抗病基因分子检测、棉花高选择压复合动态病圃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育等技术体系,创制了“中植372”和“中植棉2号”等突破性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系列品种在主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该成果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件、植物新品种权3项、审定抗病品种14个,发表论文42篇,部分成果分别获得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中国专利优秀奖。(通讯员 尚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