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知识产权管理渐至佳境

    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张熠同志入选第四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是中国农科院首次有人入选。
    新一届院党组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建章立制,注重队伍建设和成果转化运用,成效显著。截止2014年年底,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662件和39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是2312件,近两年的占43.7%。专利质量逐年提高,近两年获得8件中国专利优秀奖,占全部的42%。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60件,授权151件,近两年的占19.8%。技术转让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技术转让收入为7.16亿元。标志着全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已渐至佳境。
    建章立制,构建“三位一体”支撑平台,打造院所互动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印发执行,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管理机构与职责和全程管理等,是中国农科院第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制度,也是未来指导全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总纲领。结合具体任务,通过项目、经费及人员的灵活调配,有机整合现有院所两级管理、研究、转化队伍,构建知识产权“三位一体”支撑平台,彻底改变力量分散、各自为阵的工作格局。
    强化培训,建成知识产权网站,提升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意识。组织5期培训班和会议,共计有院内院外320多人次参加,多数内容为首次引进,获得良好效果。在农业部和院有关部门支持下,较短时间内上线运行院知识产权网站。加强对国家政策和部门规章的宣传、提高管理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拓宽全院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
    规范流程,推行全程管理,扭转科研工作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相脱节的局面。组织起草《中国农科院知识产权全程管理实务参考手册》。通过明晰概念、规范行为,把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结题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紧密结合,明确申请知识产权的目的和意义,规范研究所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操作,由单个环节管理向全程管理迈进。
    统筹谋划,全面开展专利价值分析,有效转变“重量轻质”的申请观念。针对中国农科院专利数量多而质量欠佳的状况,将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评价指标纳入院所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子管理局等,使中国农科院成为农业领域唯一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单位,统筹争取各方资源用于全面开展专利价值分析工作。梳理分析全院有效发明专利,转变科研人员原有观念,提高专利质量及转化运用效率。
    搭乘种业体制改革快车,创建国家级市场化成果转化新平台。按照国办发109号文,根据农业部及院领导的部署,开展政策研究,广泛调研。为科技成果确权,开展权益比例试点,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确定交易中心四大交易内容、线上线下交易方式和企业经营模式。修改《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协调相关部门,完成电子交易平台等软、硬件建设并筹建公司等。上线运行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业交易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交易。通过交易平台已完成9项新品种、新技术的转让、许可,成交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07年开始选拔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9: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