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和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不断推进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围绕农业环境监控、农业灾害监测与诊断等方面不断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创新实力与服务支撑能力。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度又上新台阶。
1、成功申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
根据农业部关于《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要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属有关单位和教育部部属高等院校申报,然后经过农业部组织初审、专家复评、公示等程序,认定了一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12月8日公布的入选名单中,环发所入选为7个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之一。本次申报成功是对环发所近年来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充分肯定,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环发所在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技术研发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温室环境控制、防御玉米低温冷害专家系统、作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孙忠富博士带领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了集成监测预警、智能诊断、调控管理于一体的远程管理系统。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已针对设施农业、农业环境、农情与灾害(墒情、苗情、灾情等)监测等方面,研发形成了系列技术产品。技术成果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农业环境物联网数据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日前农业部新闻网站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合报道,题目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该文首先对环发所承担的“农业环境学科群”和“物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该新闻报道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重点支持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综合实验室等基础建设。在2012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的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中,重点推进了农业环境物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所研发的物联网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决策管理”功能,为开展长期科学实验和应用示范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学科群和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科研人员和决策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全国范围农业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及时做出科学分析和决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协同创新能力。
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模式获得农业部认可并向全国推介
为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切实发挥物联网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了各领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农业环境与灾害监控物联网”研究成果榜上有名。9月8日,在重庆荣昌召开了全国农业信息化与物联网示范工作交流会,本项研究成果在显著位置参加了展出,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向公众社会隆重发布推介了本次入选的技术成果。应用“农业环境与灾害监控物联网”系统,可实现农业现场各种气象与环境数据、图像视频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用户可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环境和灾害的监测能力,便于生产者及时掌握农作物等生长与灾害动态情况,并进行快速诊断和预警。
借助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氛围,环发所将继续夯实农业信息化基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切实抓好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等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王佳)
文章链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512/t20151202_4922195.ht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