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品营养与功能团队在甜樱桃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采后富集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阐明了采后短波紫外线处理提高甜樱桃果实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采后生物与技术(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上。
采后短波紫外线处理诱导甜樱桃果实类黄酮和花色苷积累的分子机制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水果营养功能认识的提高,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功能性水果及其制品受到广泛关注。短波紫外线是一种简单、安全、无污染的水果采后处理方法。短波紫外线处理采后果实不仅有助于延缓果实的衰老软化,保持果实品质,而且在促进果实采后生物活性物质富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团队综合利用代谢组学和荧光定量方法,比较分析了采后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处理甜樱桃果实苯丙烷和类黄酮代谢途径各物质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采后短波紫外线处理甜樱桃果实主要通过上调 PAL, C4H, 4CL, CHI, ANS, DFR,UFGT 基因表达,增强PAL和C4H酶活性,从而促进果实类黄酮和花色苷合成与积累、提高果实营养价值,阐明了短波紫外线处理甜樱桃促进类黄酮和花色苷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采后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富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赵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1.11149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