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天津理工大学科技立项)

中国改革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记者朱波 天津理工大学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助力天津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各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合作交流和转化、转移工作,先后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校院所重大成果转化平台试点”单位、天津市成果转化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天津理工大学科技立项)

截至12月1日,累计到校科研经费2.1亿元,近三年到校科研经费实现翻一番,今年横向科研经费占比为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在天津市综合类地方高校中排名第一,资助经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

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天津理工大学科技立项)

破解制约成果转化的制度枷锁。学校完善修订《天津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天津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级别认定实施细则》《天津理工大学技术合同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制度设计上给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释放科研人员活力。在天津市科技局支持下,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综合试点建设”工作。在职务科技成果方面,形成具有理工特色的“天理模式”,并在天津市推广。将传统的职务成果“国资介入持股企业-国资退出”两步流程简化为“入股国资即退出”的一步流程,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实现知识产权高效服务产业的目标。在学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多方协调下,联合财务处、国资处等多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民芳教授以专利技术及专利技术许可使用的方式,用“自保护可降解MgO/Mg-Zn-Ca生物复合材料(ZL201610307112.0)”“原位自生MgO增强Mg-Zn-Ca合金的制备方法(ZL201910515518.1)”两专利作价二十万元入股,和企业合作成立以生产颅颌面骨修复器件用可降解生物材料为主打产品的公司,丰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也是天津市首个官方认定的高校教授公开以专利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的案例。

提升技术集成转化应用水平。学校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推动天津市产业链发展结合起来,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点,在不打破原有学院的体系下,先行发展5条创新链作为试点,采取“链长负责制”,校领导、学科带头人作为链长,整合方向,促进资源嫁接和共享,解决链条内困难问题。目前已形成文管学科创新链、碳中和与先进装备创新链、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创新链、新材料与化学创新链、生命健康与环境科学创新链五大链条。学校按层级成立三级研究机构:分别为校直属研究机构,学校设立的研究机构,以及学院或直属单位设立的研究机构,三级机构相互联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和成果转化水平,提高研究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志好教授与斯多福公司协商一致,以专利作价入股方式,认缴出资额510万元,持股比例51%,成立华神(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水系电池研发,比起广泛使用的锂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原材料也更丰富。

加快把最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积极构建“校内培育-园区孵化-产业发展”多层级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以及“基础 专业 特色”全方位赋能服务体系实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多维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促进创新创业繁荣发展。学校积极建设校内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技术转移服务人才。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同时基于第三方机构在专利的检索、导航、布局等以及法律支持和天使基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与支持,使科研工作者在研发的设计布局阶段能准确匹配市场需求,保证技术研发方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进研发成果高效转化。学校2020年开始牵头建设西青大学科技园(现为天开西青园起步区),第二年入驻企业合计产值1.4亿元。天开西青园内将重点引进智能制造软件开发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50家入驻企业,涵盖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相关产业。目前,学校4个项目已获批天开西青园“西翼金种子计划”支持。学校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形成4个亿元级项目团队,创新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2日 上午11:17
下一篇 2024年6月22日 上午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