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来源:【厦门日报】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我们做的事可以概括为“追光逐电”,也就是研究如何更高效、稳定地实现从光到电的能量转换,以及直流电交流电转换等电能变换技术问题。

走进厦门市新能源发电设备

与电能变换技术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多台测试设备陈列有序

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实验室副主任易龙强博士

正带领科研人员测试

多款新研发的新能源发电设备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实验室进行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研发。

再过不久

这些设备将走向市场

点亮人们的美好生活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作为依托智慧电能行业领军企业科华数据建设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抢抓新能源产业机遇,紧贴市场搞创新,截至目前已成功研发了液冷储能系统、10MW/54.2MWh超大功率储能系统、兆瓦级集散式升压逆变一体机设备、核级直流系统充电器、逆变器、UPS(不间断电源)产品等代表性产品,实现科研成果100%转化,助力我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名片

厦门市新能源发电设备与电能变换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以该实验室为载体,科华数据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开展产学研及科技项目合作,有效提升科技成果开发与成果产业化效率。

科华数据前身创立于1988年,立足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数字科技,提供数据中心、高端电源、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

拥抱市场

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试验,修改;

再试验,再修改……

这是易龙强和同事们的日常

实验室依托企业建设,有个好处是技术预研完成后可以很快推向产品线进行中试量产,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马上回到实验室做优化调整。

在易龙强看来

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从“纸上”落到“地上”

离不开对市场的深刻洞察

“市场是龙头,我们所有的研发课题都源于市场,结合前沿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让研发直面客户,让产品紧跟市场。”

“实验室此前打造的云动力预制式电力模组解决方案,就是和市场部门密切配合的成果。这个方案主要用于数据中心,有效为客户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并降低系统能耗和热量,使系统具备稳定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易龙强举例说。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MW光伏实验区。

“基于科华人才团队基础、创新平台基础以及客户应用基础,我们做到了科研成果100%转化,工程推广应用方面也较为顺利。”令易龙强自豪的是,重点实验室已实现“研发一个、转化一个、投产一个、应用一个”的良性循环

前瞻布局

引领构网型储能技术发展

科研不仅要着眼于当下

也要前瞻布局

望见未来的蓝海

重点实验室发力构网型储能技术

就是一个缩影

构网型储能,是近年来业内的焦点,相比于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技术,构网型储能可以根据电网频率/电压的波动,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实现对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电网的强力支撑。目前,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多地提出鼓励按比例强制配置构网型储能变流器。

“我们早在2018年就启动构网型储能研发设计。由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重点实验室发挥科华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优势,‘摸着石头过河’。”易龙强说,如今,科华在构网型储能技术领域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相关技术已在宁夏、新疆等地的项目中得到应用。

易龙强表示,当前,构网型储能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仍有工程应用难题待解,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攻坚克难,积极创新构网型储能技术,推动新能源从“跟网”向“构网”转变。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科华数据展厅。

联动高校

向国家级课题发起攻关

眼下,重点实验室正联合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路桥开展“分布式能源装置的变换拓扑结构及微网集成和控制技术”课题攻关,该课题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分布式能源装置的变换拓扑结构及微网集成和控制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拗口,但事实上,它与我们熟悉的智能网联道路建设密切相关。“智能网联道路上设置了激光雷达、摄像头、信号灯等,这些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强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解决交通系统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能源自洽等问题。”易龙强说。

易龙强进一步解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好比组织一台“多声部的大合唱”。让太阳能风能,以及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高熵能源能够默契配合、协同合作,更好地服务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变光为电,厦门这个实验室科研成果100%转化!(厦门光电研究所)

科华数据展厅。

在易龙强看来

重点实验室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必须扩大“朋友圈”

加强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

通过建设创新联合体

加快项目落地

“今年我们还西安交大中交投资、上海同陆云公司等合作,开展‘突发应急情况下道路自洽能源系统和自身连通保持与高弹性快速恢复技术’课题攻关,力求通过解决‘小切口’问题,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易龙强介绍,这个课题有望填补智能网联道路交通系统的应急供电相关技术空白。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林露虹 摄影:张奇辉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11:35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11: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