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2010年到2022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被中国一颗颗收入囊中,但仍有一些重点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尚未突破的科技领域,也成了掣肘我国发展的关键。
要想不再受制于人,打破外国对尖端科技的垄断,就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特别是有五项顶尖技术,中国必须尽快实现突破。
芯片技术
芯片技术可以说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七寸”,直接影响人工智能、通信、军工、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诸多产业的发展,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代际差距。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美国一边对中国实施芯片禁运,一边在知识产权、软件服务等诸多相关领域对中国实施限制,能用的手段基本都用上了。
美国选择芯片领域向中国发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将中国限制在中低端产业链上,不让中国实现产业升级。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将高端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坐享最大的蛋糕。
在美国的运作下,我国半导体行业遭遇了沉重打击,中兴几乎倒下,华为智能手机业务遭受重创。这再次提醒我们,不要心存幻想,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2023年,华为发布Mate 60 Pro手机,搭载了国产芯片,迅速引发关注,但如果认为这样就实现了芯片技术的突破,那就太过乐观了。
芯片技术之所以难以突破,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实现,包括光刻机、光刻胶、EDA软件等等技术在内,但凡有一个没有突破,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
我国目前的着力点在于5纳米芯片的研发,从2023年开始,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在光刻机、EDA软件等领域都有所进步,相信实现突破应当不会太久,但和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巨头比起来,相差了整整两代。
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3纳米芯片工艺,正在对2纳米甚至1.4纳米芯片进行研发,初步估计,中国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才可以达到他们现如今的技术水平。
芯片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我国的决心是坚定的,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必将实现该领域的全面突破。
工业软件
发展高端制造业,这又是一个必须要跨越的鸿沟,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芯片,它是现代工业之魂,更是研发设计产品的“大脑”。可以说,现代制造业如果缺了工业软件,众多产业都难以发展。
这项技术要想实现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还急不来,工业软件行业具有小体量、慢速度和广试错的特征。
而且即便实现突破,行业本身的体量也不会太大,甚至得到的回报也不高,对于企业来说,的确有些“出力不讨好”的味道。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虽然总体规模不小,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亿,但目前基础仍然薄弱,没有掌握核心科技,整个行业呈现出“小而散”的特征,没有形成利于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生态,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工业软件还处于发展期,远未达到繁荣。
目前,世界上工业软件的技术强国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德国西门子、法国达索公司都是该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拥有成熟的技术开发体系,而且每年的投入都在不断增长。
我国要想实现工业软件行业的全面崛起,必须有整合全行业资源的格局,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配合,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同时还要尊重行业发展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
国产大飞机
2023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进行了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标志着我国的大飞机产业迈出了商用的一步;9月,东航签约100架C919,国产大飞机正向着规模化商业运营稳步推进。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在大飞机的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最核心的发动机技术,至少落后美国一代。
国产的长江1000A型发动机已经装配在C919上,这款发动机的性能大致与波音737的发动机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与波音777的发动机还有很大差距。
大飞机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科技水平的代表之一,涵盖了包括航空航天、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对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
大飞机的发动机不同于军用飞机,军用飞机强调的是推力大,同时要承受巨大的机动载荷,耗油多少倒是次要问题,要综合考虑经济性、性能、安全性等多重因素。
所以尽管我国的军用飞机发展迅猛,但并不说明大飞机的技术就已经成熟。
目前,世界大飞机市场仍是美国和法国的天下,随着中国大飞机投入商用,无疑多了一个竞争对手,美国自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所以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的研发突破就迫在眉睫。
未来20年,单是我国就有8500架大飞机的需求量,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我国大飞机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大飞机实现商用之后,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带动,形成良性发展,相信国产大飞机终将实现技术上的全面突破。
高端医疗器械
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目前主要包括影像设备、治疗设备、体外诊断、植入介入四大类产品。
目前,我国70%的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金额达到2到3百亿美元,在城市的三甲医院中,几乎没有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踪迹。
医疗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如果我国始终难以掌握医疗器械的核心科技,一旦被外国卡脖子,影响的将是我国整体的医疗体系,对国民的健康保障也会造成冲击。
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进步,芯片、精密控制、传感器、材料等等领域的科技水平,会直接影响高端医疗器械的制造,而核心科技目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唯有从头开始研发,才能实现突破。
201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针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的实施方案,此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国产医疗器械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国际先进的产品进行跟随,研发国产替代品;二是通过融合国际前沿技术,对已有产品进行迭代优化;三是创新研发全新技术,制造行业首个产品。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巨大,以前由于国产产品少,质量也难以保证,各大医院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购买进口产品。
如今,一些中国企业不断实现突破,国产医疗器械正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包括呼吸机、咖玛刀、医学影像设备等一批产品相继实现突破,正在逐渐走进医院,相信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高精度机床
高精度数控机床是现代工业制造的基础,没有它,很多精密零部件就无法生产,目前,德国、日本的该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的高精度机床技术和德国有多大差距呢?德国人于1990年就研制出可以加工哈勃太空望远镜镜面的高精度机床,而我国至今还在苦苦探索,30年的技术差距,想要赶上谈何容易!
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机床生产国,但在高精度机床方面,无论数控系统、加工精度,还是制造工艺、加工技术,都存在不小差距。
毕竟德国的一些机床制造企业已有百年历史,长久的技术积淀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高精度机床也是一个非常耗费资金的项目,并且研发周期长,没个三五年的系统研发,很难取得成效,这就会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试想,三五年的时间没有任何效益,只有投入,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
所以,高精度机床技术若想取得突破,需要由国家牵头,确保充沛的资金投入与研发人才,同时还要有相关上下游企业的鼎力支持,不得不说,这同样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以上这五项技术,都是现代科技高度凝聚的结晶,没有任何一项是可以轻松突破的,但是一旦掌握,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以及产业生态取得了全面升级,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同时,将会使我国制造业规避掉来自外部“卡脖子”的风险,彻底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甚至改变全球产业链的分布,影响力巨大。
中国已经取得了数不清的技术突破,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一脉传承,中国的制度也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条件,在这场决胜未来的竞争中,中国必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