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目软件三维可制造性分析软件3DDFM创新升级,隆重推出6.0新版本。6.0版本从客户需求出发,在审查规则分类、规则扩增、模型验证、参数继承与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新优化,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个性化的三维模型可制造性分析使用体验。
开目可制造性分析系统3DDFM内嵌于三维CAD系统中,根据规则对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检查和分析,帮助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制造工程师尽早发现设计中难以制造、无法制造或制造成本高的设计缺陷,减少工艺性评审时间以及设计与工艺往返次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本次6.0版本产品升级亮点颇多。
① 审查规则分类管理,提升产品易用性
随着3DDFM在制造业的大规模使用,审查规则日益增多,相关专业类似的规则也越来越多,用户需要更专业、更清晰的分类存放管理方式,以提高需求沟通及规则适配效率。
3DDFM6.0新版本按照用户的专业需求及设计规范,构建了完备的规则分类体系,涵盖机加、钣金等15个专业,便于用户快速查找规则,进行规则适配。一方面方便进行规则需求确认及适配,提高实施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发现规则的重复性和不规范性问题,极大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
② 审查规则模型验证,随时查看审查效果
在审查需求调研以及规则配置阶段,用户往往需要提前了解规则的实际审核情况,以验证规则审查效果。
为此,3DDFM6.0版本支持在规则管理或者方案配置时,可直接激活对应的三维模型,支持一键式验证规则的审核效果。既支持开目出厂模型,也支持选择用户模型审核验证,帮助用户随时直观明了的验证审查规则。
③ 审查规则解释说明,帮助用户快速理解
在用户使用3DDFM系统时,大都有查看审查规则文字说明的需求,增强对规则的理解。
基于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3DDFM6.0新版本,可在规则管理器中查看规则解释说明,也可以在DFM审核或者方案配置时,逐条查看规则的详细信息,便于用户学习理解系统规则。直观便捷的查看规则说明,提升了审查效率。
④ 审查规则专业化持续增强,兼容主流3DCAD
开目3DDFM 6.0审查规则广泛采纳国标、行标、以及企业最佳实践经验。经过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企业的应用,规则库不断丰富完善,极大满足了企业工艺审查规则的需求。
新版本发行615条规则,包括机加、钣金、铸造、注塑、装配、弯管、标注、标准化等8个专业,兼容UG、CATIA、CROE、SOLIDWORKS等4个主流三维CAD软件。此外,针对项目的定制开发版本,专业覆盖面更广,开发审查规则覆盖15个专业以上,总数已达1700多条。
⑤ 可视化参数配置,提升审查规则适配效率
简单、直观、可视化的参数配置方式,减少在脚本编辑界面修改规则参数引起的专业性限制,增强参数配置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是广大制造企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改善建议。
新版本提供可视化参数适配界面,用户可在方案配置工具中,直接修改审查规则的一般变量参数及表格参数,而不需要修改脚本,进一步提升规则适配效率及用户体验效果。
⑥ 用户自定义规则分开管理,方便知识继承
3DDFM系统中存放有大量的企业自有的工艺审查规则,在系统版本升级时,需要将已适配的规则参数自动迁移至新版本,实现企业知识的继承。
3DDFM6.0新版本,企业用户自定义规则与开目出厂规则分开管理,用户自定义企业规则分类和详细参数,在系统升级时,可自动继承,无需重新适配与实施,便于企业知识的累积与继承,缩减了因为系统升级带来的重复性工作。
⑦ 与KM CLOUD平台集成,保证数据一致性
通过与KM Cloud管理平台集成,可在KM Cloud平台中管理3DDFM审查规则,自动同步到3DDFM工艺规则库,并实现审查报告在KM Cloud的一体化管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产品的应用前景。
2015年,开目软件推出3DDFM第一个商业化版本,经过多年的迭代创新,在三维模型解析、加工特征识别、可加工性知识建模与推理,以及机加工、钣金、焊接、铸造、注塑、弯管可制造性分析等功能上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甚至在尺寸标注分析、批量模型分析、知识规则扩展等技术上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在航空、航天、汽车、兵器、电子等行业客户中广泛应用,深受高端制造企业欢迎。并入选2021年中国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2021年,开目软件为航空工业集团某公司实施的3DDFM系统,顺利完成了工艺审查规则库建设,形成了基于企业设计与工艺规范的知识库,实现了在线批量自动化工艺性审查,方便工艺人员实时检验产品设计可制造性,并且企业新机型工艺性审查周期缩短至约原来的五分之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企业某机型上得到成功应用和验证,获得“年度航空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新开目3DDFM 6.0已蓄势待发,期待为您解决更多的难题。未来,开目软件将不忘初心,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关注变化中的用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品升级,提升用户体验,用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