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全新启动“红星耀齐鲁”大型融媒报道活动,推出齐鲁党员星力量、基层党建亮点汇、第一书记风采录、高校党建品牌展四个单元板块。其中,“第一书记风采录”重点聚焦奋战在广袤齐鲁大地的第一书记攻坚探索、岗位奉献和工作成效故事(征稿邮箱dzrb1939@qq.com)。本期“第一书记风采录”上榜者为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派驻临沂市莒南县富泉村第一书记陈平。
巍巍八百里沂蒙,山山水水都曾是红色的歌。如今的沂蒙大地处处焕发着生机,乡村振兴之歌唱得格外响亮。
从临沂市莒南县城驱车沿南环路向西8公里,有一个1000余人的村庄,叫富泉村。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都以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脱贫攻坚过程中,村里的合作社初步发展,村容村貌初见改善,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村庄的发展百业待兴。
2021年10月,村民之间口口相传,村里来了一位“大干部”任“第一书记”,这位村民口中的“大干部”,就是中共临沂市委党校三级调研员陈平。驻村不久,陈平就确定了“六抓六促”的工作指南,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绘好了蓝图,让老百姓的心里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期待。
“等到任期结束,我能实现‘四个一’,那就达成目标啦!”陈平笑着说。
画好一个“圆”——党群同心圆
作为年近花甲的老干部,陈平没有官架子、不摆老资格,在党员干部眼里,他就像“一家之长”,关心关注每一个人;在群众眼里,他又像“老大哥”,在田间地头,唠家常、摸村情,与群众亲如一家。得知村里排污设施不全、道路损坏严重,陈平主动对接县水务集团投资143万元完成污水处理站及其管网建设,让生产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辐射周边数个村庄;到公路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协调资金80万元对1000米生产路进行加宽改造、对村内1.4公里街道柏油路面进行铺设提升,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针对村东影响群众安全的“头顶库”、存在安全隐患的塘坝及河道,陈平争取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资金91万元,进行除险加固工作,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提起这位第一书记,富泉村群众们纷纷拍手称赞:“这是真把我们放在心上了,办的都是我们盼了多少年的好事!”
“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驻村干部要干的大事,也是党员、支部要关注的事”,这是陈平在全体党员会议上说的话。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村干部树立“党群同心”的理念。农村工作要搞好,务必要有一个坚强、团结、为民办事的“两委”班子,他带领班子成员先后赴兰陵、费县、河东等县区及板泉、大店、岭泉等莒南多个乡镇考察学习,用心培养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后备力量”,打造一只“带不走”的队伍。
绘好一张“图”——强村富民图
陈平是一名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基层”,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驻村伊始,他就把做好村庄规划提上日程。通过走访调研,他结合数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村集体进行问诊把脉,迅速摸清村情民意,对制约村庄发展的主要问题了然于胸,比如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和提升,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遭遇瓶颈,人居环境改善差强人意,文化生活设施配套满足不了村民需求,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匮乏等等。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陈平结合村庄实际,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思路,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确定了“六抓六促”的发展路子,即“抓产业,增收入,促进产业振兴;抓治理,打基础,促进生态振兴;抓宣传,重传承,促进文化振兴;抓典型,建载体,促进人才振兴;抓服务,办实事,促民生解难题”。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为着力点,以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规划蓝图绘就完成,他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富泉村建设成为产业突出、功能齐全、环境幽雅、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走好一条“路”——乡村振兴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陈平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富泉村共有耕地面积2000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草莓、大樱桃、榛子等。已有两家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分别是2015年成立的莒南县富泉农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和2018年成立的莒南县金泉土地股份合作社。野槐沟村共流转土地330亩,承包项目水库及樱桃园等年收入6万元,小坊村只有流转集体土地35亩,集体收入3.5万元。于是,陈平联系市农科院专家到富泉村指导黑小麦种植技术,引进更加优质的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拓宽销路,着力打造“野槐沟”黑小麦面粉品牌;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进一步增强种植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新增流转土地300余亩,托管给黄烟站种植黄烟,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他还充分利用惠农政策,协调资金300万元,计划新建厂房仓库1600平方米,为合作社配套完善粮食烘干、储存、加工等设备需求,提升了合作社经营专业化、自动化水平,延长了农作物生产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村民变股东……
凝聚一条“心”——同舟共济心
纾难解困为民生,以德感召聚民心。“只有把父老乡亲、男女老幼凝聚起来,形成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强劲发展引擎,才能推着我们富泉村飞速向前……”陈平不止一次这样对“两委”成员和党员们说。
离群众更近一点,当好群众的服务员,真心服务真情投入才能赢得群众信赖。通过“光明快车”行动,为村里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协调光明眼科医院到村开展义诊,通过县慈善总会、医院、爱心企业等筹集善款12万元和千余家走访慰问物资,为老党员、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送去了关怀和祝福。
留得住乡愁,才能聚好民心,文化振兴能为村庄发展描绘最亮的底色。他筹集资金50余万元打造村史馆,还争取近100万元,打造仿古一条街,提升全村人居环境水平。注意到村里缺少音响、电子屏等文化配套设备,他筹集资金10余万元对村内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升级,完成“灯塔影院”建设,如今的文化广场,每晚都有广场舞、锣鼓队的排练和展示,市柳琴剧团也受邀到村进行现场演出,“新春送福”、书法比赛等活动接连不断,“热闹”“高兴”“洋气”,成了村民对文化广场的评价。
老骥常怀赤子心,伏枥尤念桑梓情。如今的富泉村,高粱更红了,豆花更香了,青山绿水更明媚了,一幅美丽丰饶、和谐自然的幸福画面已经出现在世人面前。秋日的暖阳灿烂,颗粒已归仓,丰收的喜悦萦绕村庄,车间的轰鸣声分外悠扬,陈平健步走在正在施工的仿古街巷,刚栽的绿化苗木迎风招展,他摸摸这棵,拍拍那棵,如同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熟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刘宪伟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