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只知道电脑手机这类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却不知嵌入式设备几乎无处不在了。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监测或执行特定任务。它们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如家电、汽车、医疗设备和智能手机等。家用冰箱、洗衣机、空调,甚至遥控器、音箱、智能灯中,可能都会有这些嵌入式电子设备。
所以,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并且随着功能需求和技术进化,它们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深度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空间中。
这些年来,嵌入式芯片新品倍出,不断迭代,芯片朝着体积更小、性能更强、运行速度更快、更省电、更低成本的方向不断进化。随着芯片性能的增强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嵌入式系统越来越承接更多、更复杂的功能。它不仅广泛运用在智能家电和物联网上,高大上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也开始接入嵌入式系统。未来的嵌入式系统将更加高效、智能、安全和可靠,并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为人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
嵌入式规模、业务、产值呈不断加速扩张的趋势。嵌入式软件开发,日新月异,越来越成长为一个规模巨大的行当。与前些年相比,现在的嵌入式行业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产业技术向上游集中,芯片厂家tunkey化
什么是turnkey呢?就是厂家提供交钥匙方案,也可以称为一站式方案,搞一条龙服务。
芯片,厂家做好了;硬件板,厂家出原理图、PCB和参考设计;操作系统,厂家移植好了;驱动库和API,厂家完成了;最后连应用,厂家也给你完成个七七八八。这就意味芯片原厂什么事情都帮你搞定了,买方最后只需要拿钥匙验收就可以了。
客户拿到方案,简单的只是更改一些应用的配置,适应个性需求,就可以出产品了。再深度一点的,可以搞点二次开发。当年的MTK主宰的功能山寨机时代,就是这样来的。
在嵌入式领域,芯片厂家tunkey化是未来的趋势,这是因为tunkey方案能够大大降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难度和门槛、提高开发效率,从而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
芯片难做,基于芯片的嵌入式系统也不是个简单的活。我经历过不少嵌入式产品开发,从裸机做起,难度大,周期长,与芯片厂商反复沟通,经常是好几个月了,还出不了货。厂家一看来钱太慢,不如我一票干了,你们赶紧出产品回款给我。
根据我的观察,CPU芯片原厂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开发任务,作为中间层的方案集成开发商将越来越少,其它就是众多的嵌入式产品应用开发商。
相对应,以后的嵌入式工程师队伍,芯片原厂将是大头,因为驱动、固件库、和应用方案都要在芯片原厂完成。
诸多搞应用开发的公司,团队不需要太精深的技术,有可能来钱快,倒闭的也快。嵌入式码农去这样的公司,会面临很多职场的动荡。
最好别去搞嵌入式系统集成开发的公司,两头受气,啥也不是。产业技术向上游集中了,这种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在这种公司干活劳累、操心不说,公司还死得快。
所以,如果想从事深度嵌入式开发的小伙伴,尽量去芯片原厂吧。那里是适合的技术深耕的地方,技术难度要求是高了些,但好在工作量均衡些,薪资稳健,职业也会稳定一些。
嵌入式软件开发低代码化
上面说过tunkey模式虽好,可也不是万能药,缺点是不能灵活定制、难以解决复杂问题。tunkey模式适合那些比较标准的行业产品,比如手机产品。但它对于市场上的有着千差万别、个性需求的嵌入设备,却难以满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现在的嵌入式芯片厂商们,纷纷推出了代码生成平台、或者低代码平台。
10多年前,如果芯片厂商能有固件库就算不错了。最近几年,一些嵌入式厂家推出了可视化编程,打造自己的低代码平台。比如ST厂家提供的STM32CubeMX,以图形用户界面为 Cortex-M 内核生成初始化 C 代码,并为 Cortex-A 内核生成 Linux 设备树源代码。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芯片平台厂商大包大揽,提供基础开发平台,制造商专注于上层业务开发,将会是嵌入式的主流开发模式。
开发生态将会分工越来越细。中高端芯片平台产品,将来一定会像PC软件开发模式那样演进,有可能会出现一大批不懂硬件、不懂CPU架构、不懂接口技术的纯软开发的嵌入式工程师,甚至不懂C/C 语言也能。在近些年安卓手机应用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是这样的纯软开发了。
在安卓手机那样的大型嵌入软件开发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但资源严重受限的中低端芯片平台,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越是中低端芯片产品,工程师几乎可以掌控一切细节。
比如从业20年的我,就喜欢中小型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喜欢从裸机起步到10万行代码的掌控感。那是嵌入式开发的田园时代,以后的开发者,可能越来越难以遇到这种场景了,更多的是要在大堆的固件和库的基础上,快速堆积出应用代码,搞出产品去赚钱。
作为一个嵌入式工程师,你在CPU芯片原厂做这些低代码、可视化的编程平台,会非常有成就感,职业稳定。原厂还会有大量的驱动、OS移植、图形库、科学计算库、IO库、语音库、网络协义、AI库等模块方面的岗位,些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深耕。
嵌入式产品互联网化
过去,嵌入式产品往往只是一个功能相对单一的设备,无法连接到互联网,也不需要连接到互联网。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需要将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更便捷的操作和更丰富的功能。
不光是市场需求,嵌入式IC的技术进步、CPU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嵌入式产品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连接不光在你的手机和电脑上,现在网络电视成了主流。
就我这个普通之家来说,不经意间,空调、音箱、冰箱、风扇、摄像头,甚至插座和LED灯泡都连接上了互联网。这些生活设施有了互联网功能,我就可以远程控制、监测和升级,使用体验和便利性,是之前无联网设备所不能比得上的。
嵌入式产品互联网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不掌握网络技术的嵌入式工程师,是有着技术面缺陷的工程师。具体来说,嵌入式工程师在网络方面,需要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技术能力:
- 网络通信协议:嵌入式产品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因此嵌入式工程师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HTTP、HTTPS等。
- Web开发技术:嵌入式产品的互联网化通常需要与Web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因此嵌入式工程师需要掌握Web开发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等。
- 安全性技术:嵌入式产品的互联网化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因此嵌入式工程师需要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如SSL、AES、RSA等。
- 云计算技术:嵌入式产品的互联网化需要考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如云存储、云计算平台等,因此嵌入式工程师需要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 物联网技术:嵌入式产品的互联网化通常与物联网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嵌入式工程师需要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如传感器、物联网协议、物联网平台等。
此外,互联网化的嵌入式产品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部分嵌入式工程师也需要具备相关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如数据库、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所以,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前列的芯片原厂,以后还需要大量的嵌入式互联网岗位、甚至纯软件互联网岗位。
嵌入式产品AI化
在互联网AI化的今天,嵌入式也必将跟随,嵌入式硬件设备也需要执行更复杂的AI任务。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很慢,是未来的趋势所在。目前ST就提出了STM32 Cube.AI开发平台的概念。它是一款免费软件工具,可导入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或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可在STM32上运行的优化C语言代码。
芯片本身也在AI化。我们的手机中早就有AI单元了,一般集成在手机芯片内部,称之为IPU。寒武纪的NFU,也有Google的IPU,iPhone X上有Face ID。
芯片的AI任务,其实传统的CPU和GPU都能够实现,但为啥还要加上AI组件呢?
因为术业有专攻,CPU搞通用计算,GPU进行图形计算,对于AI任务来说不是好的选择。AI任务通常需要执行大量的矩阵计算、向量操作、数据流处理等高度并行化的运算,而AI组件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运算的需求。芯片中的AI组件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AI任务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AI芯片,加速文本、语音、照片的处理速度,如AI慧眼识物、拍照翻译、图片编辑和视频特效。在AI这方面,需要数量众多的嵌入式算法工程师。
1个10多元的语音控制LED灯
现在AI组件还只是一些中高端芯片上有,将来,AI组件必然会以高度订制化的方式,往中低端延伸。
其实,这个过程不知不觉的开始了。
前几年,我在深圳山姆看到触屏自助打称机,苹果、上海青之类的商品往上一放,选择对应的商品的屏幕按键,就可以自已打称了。而今年,我在一家乡镇超市,打称居然是图像识别了,你把苹果、上海青往上一放,系统自动识别,自动出码,连按键选择这一步都省了。
我前段时间买了一个语音控制LED灯,不到20元钱,就可以用说话来控制开关、调颜色和亮度,与传统跺脚式声控,在技术层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这是里面有个高度定制化的语音IC,执行了最简单的AI功能。如此低端的IC上实现了自然语音控制,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chatGPT之类的人工AI兴起,让一般初级软件工程师颜面扫地,但在嵌入式领域,恐怕它还不能。从AI替代性的角度来看,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总而言之,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强大,对嵌入式码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芯片控制接口技术你得懂,还要懂互联网,懂算法,能应对AI。
当然嵌入式工程师,不可能每个方面都去研究,选中一个喜欢的方向积累即可。不过呢,基于国内的职场情况,你最好是个多面手,懂得越多越好。
(这里是虎哥,撸代码板子20载,目前技术和文笔尚差,还需学习提高。请关注我,看看数码,聊聊软件,侃侃职场,相互学习,有项目一起发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