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富民,科技先锋队在行动
——广西科技先锋队“六个一”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广西日报 2020-12-15 ■ 李新雄 关妮纳
“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示范基地。
水稻精量机直播畦作栽培技术培训现场。
核心提示
研发推广100项重大成果,打造100个科技示范乡镇,服务100个农业企业,建成100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壮大10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培养10000名农村实用人才……这是广西科技先锋队围绕“强农富民”发展目标实施的“六个一”专项行动。该先锋队成立一年多来,整合全区的科技资源,瞄准靶向需求精准协同发力,在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砥砺奋进,克难攻坚,交出了一份既朴实又亮眼的成绩单。
1 精锐尽出 科技先锋队闪亮登场
2019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依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全区开展科技先锋队“强农富民”“六个一”专项行动。首批批复了16个科技先锋队,分别是水稻、玉米、糖料蔗、特色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畜牧、水产、中药材、休闲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富硒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产业科技先锋队。各先锋队均由单位一把手担任队长,遴选广西主要农业科研单位的200余名专家组成,基本涵盖了广西主要农业产业和优势科技力量。
“广西科技先锋队肩负使命,瞄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整合科研力量,依托创新联盟加强协同攻关,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切实解决制约我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落地。”谈及科技先锋队成立的初衷,广西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一语中的。
要在五年时间里完成第一个“六个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为此,作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广西农科院在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组织制定了《专项行动管理暂行办法》和《专项行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搭建了专项行动的制度框架,对先锋队的组建、实施、考评以及经费使用等进行了明确。
今年4月,广西农科院向各先锋队下发《关于开展科技先锋队助力脱贫攻坚强农富民活动的通知》《广西科技先锋队助力脱贫攻坚强农富民专项活动方案》,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科技先锋队工作推进会等会议,统筹协调、明确专项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先锋队专项工作。
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三农”需求,先锋队精准施策推出一套助力脱贫攻坚强农富民“组合拳”:组织开展强农富民专题培训,以县或重点乡镇为单位,组织专家集中开展专题培训;开展强农富民田间课堂,以村为单位,组织专家进村入户,集中开展产业现场指导;组织开展强农富民现场服务,以园区、企业、示范村镇为重点,组织专家集中开展现场服务;开展脱贫攻坚“责任田”认领,先锋队主动认领贫困县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基地,加大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力度……一年多来,先锋队的脚步遍布八桂大地,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领域里,书写着一个个抓基础、破瓶颈、推转化、促融合的动人故事。
2 协同创新 攻克农业生产技术瓶颈
在钦州市浦北县安石镇富园荔枝合作社,夜晚的荔枝园里灯火通明,这是广西特色水果先锋队成员们研发的“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荔枝好吃虫难防”,荔枝蛀蒂虫是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的“头号杀手”,一般果实受害率达30%~50%,严重年份可达60%~90%。如何对症下药?广西特色水果先锋队成员、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廖世纯研究员通过研究荔枝蛀蒂虫负趋光的特性,利用不同光环境来影响和干扰成虫交配和产卵活动,控制成虫产卵量和繁殖力,达到防治荔枝蛀蒂虫的目的。该技术绿色、高效、低成本、易操作,在灵山、浦北等地迅速推广应用,目前已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0余个。
今年开春,合浦县公馆镇胜聪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胜聪一直为自己流转的几百亩稻田的插秧发愁,找人机插或人工抛秧的成本太高,人工撒播风险较大而且产量总是不够理想。得知广西农科院水稻所研发出水稻精量机直播畦作栽培技术及装备后,李胜聪联系了广西水稻产业科技先锋队成员、广西农科院水稻所梁天锋研究员。5天之内李胜聪就完成了200多亩水稻的播种工作,这项新技术和装备改变传统水稻播种的人工作业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起畦、蹚平、播种、踏谷等多道工序,每亩节约成本250元以上,非常适合种粮大户、撂荒地复垦、旱改水项目等。一个多月后,胜聪合作社采用该技术种植的水稻长势喜人,与机插或人工抛秧并无区别。
3 深入挖掘 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生力军
“真没想到,不起眼的小小田螺和水稻一起种养,每亩能增收5000多元。”梧州市龙圩区念村村民对“稻+螺”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增收效果赞不绝口。
村民夸赞的“稻+螺”共生生态养殖模式是水产产业科技先锋队、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智慧结晶。该先锋队与梧州田中农业有限公司联手共建示范基地,让“稻+螺”生态养殖模式大显身手。专家介绍,通过田螺的繁养分离,投放体重3克以上的大规格螺苗,以保证螺苗与水稻生长周期同步;设计“水流诱导”装置,引诱田螺集中在进水口处,重复放水2至3次即可收集85%以上田螺,解决稻田收螺难的问题,“两季稻+两造螺”每亩可增收5675元,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已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发展“稻+螺”生态综合种养,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与小田螺一样给农民带来增收惊喜的还有鲜食玉米。玉米产业科技先锋队成员、广西农科院玉米所吴翠荣副研究员让小小的玉米棒子成为贫困户拔穷根的金钥匙。在宾阳县思陇镇六岑村,吴翠荣利用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因地制宜设计了轮植“鲜食玉米+花心红薯”种植模式,为六岑村引进优质的鲜食玉米、甘薯新品种,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运作模式,建立了鲜食玉米种植、合同收购、定向销售的完整服务链。“现在人工成本高,托农科院专家的福,通过起垄设备和标准化栽培管理,改变了原来费时费力的传统耕作法,质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了。”六岑村驻村第一书记农真说。
在龙州县八角乡龙边村那晓屯,龙州县骆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建在了风景优美的大山中,因茶叶品种丰富、质量优良,吸引了大批茶园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2年前,这片占地200亩的茶叶基地还因土壤环境差、加工技术落后,公司发展举步维艰。广西茶叶科技先锋队队员、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梁光志临“危”受命,精准把脉,为基地开出一张张“药方”,改善茶山土壤,提高鲜叶品质;发展少量茶园鸡鸭养殖,改善茶园生态;开展技术培训……如今,该基地活力焕发,年产干茶2500公斤,年收益达100万元,吸纳周边贫困户20户,成为贫困山区里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4 送技下乡 打造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
黑穗病是甘蔗目前最大的病害,很难通过化学方法防治,让“甜蜜的事业”备受困扰。如何破题?选育抗黑穗病甘蔗品种是根本途径。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出桂糖52号和桂糖55号两个抗黑穗病甘蔗新品种。这两个品种除了抗黑穗病外,产量、糖分均高于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良种还需良法配”,为了让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广西糖料蔗科技先锋队通过输入人才、品种、技术等方式培养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崇左市新广园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宾阳县联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余家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甘蔗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工作,推广9项实用新型技术,辐射蔗区12000多亩。“甜蜜的种子”让“甜蜜事业”转型升级。
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利润50万至80万元;长期工种菇年收入2万元/人以上,临时工年平均8000元/人,养菌农户年平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4万元左右……这是一组来自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标准化食用菌基地的数据。从当初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食用菌基地,巨大的变化要归功于广西食用菌产业科技先锋队员、广西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
在食用菌产业科技先锋队员的帮扶下,新乐村通过发挥当地桑蚕、淮山主产区的优势,集成研究出“桑枝-食用菌-种桑-养蚕”“桑枝-食用菌-淮山”“桑枝-食用菌-果树-蔬菜”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致富门路越来越宽。2019年5月,“广西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科技扶贫基地”挂牌成立,有了科技力量“撑腰”,新乐村村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原文链接:http://gxrb.gxrb.com.cn/html/2020-12/15/content_1735975.ht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