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我是情绪小主人”情绪管理线上小组(我是情绪的小主人)

一、小组背景资料

(一)小组基本情况

在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基本了解后,我们发现8-14岁的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生理、情绪、人际方面的变化。

他们也许会因为身体的悄悄成熟感到担忧,并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也许会受到同辈压力的强烈影响,开始将重心从家庭和学校转移到朋友与校外生活的探索;孩子可能会参与危险行为,出现情绪上的压力和抑郁,甚至是厌世逃学。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伤害或者困境时,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人格缺陷或行为障碍。

为更好的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情绪,清楚负面情绪的来源,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鄂州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鄂州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吴都暖阳”服务对象招募三~九年级有情绪管理需求的10至12名青少年,开展为期五节次的情绪成长管理小组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观念,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

1.小组名称:“情绪小主人”

2.小组性质:成长教育性小组

3.招募人数:12人

4小组次数:共5次

5小组频率:每周两次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

帮助困境青少年理性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减少用肢体行为处理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面对自己和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2.分目标

(1)建立良好的组员关系,增进组员互动。


(2)社工通过帮助小组成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情绪及情绪管理问题;


(3)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面对自己的情绪,减少用肢体行为处理情绪;


(4)教授情绪管理的相关理念,促使小组成员改变观念,正确看待情绪问题;


(5)反复练习情绪管理技巧,降低小组成员情绪失控的行为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人际互动交往。


3.每次活动分目标

【第一次】:认识小情绪

1.使组员们相互认识,建立良好的组员关系。

2.订立小组契约,确定目标以增强组员的集中程度。

3.帮助小组成员了解情绪的种类。


【第二次】:情绪万花筒

1.重申小组规则,开始形成规范化小组;

2.让组员们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表现。

3.使组员们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4.帮助小组成员积极面对情绪,接纳情绪。


【第三次】:我们都是情绪魔法师

1.让组员们进一步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2.使组员们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

3.帮助小组成员运用方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四次】: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指南

1.让组员们的家长了解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

2.使家长们知道拥有好情绪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策略。

3.通过互动答疑环节实时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情绪的问题。


【第五次】:我是情绪小能手

1.回顾总结小组活动中开展过的小组内容。

2.巩固组员学习所得,让组员写下自己的收获,进行分享。

3.鼓励组员积极面对情绪问题,坚持锻炼用良好的方式解决情绪问题,在生活中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情绪。


二、小组理论架构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界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亚伯.艾利斯(Albert Ellis)对人的本性思考及情绪困扰与不快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主张:人生来可以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征;人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

人的困扰源自于本身的非理性思考,而非外在世界的某事件;人运用理性思考时,会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人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人的不好情绪会带来不好的行为;人的好情绪则会带来好的行为;人单凭思考及想象即可形成观念或信念;理性的思考方式会形成“理性信念”;非理性的思考方式会形成“非理性信念”;人具有改变意识、情绪及行为历程的天赋能力。

具体来说,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过程可以用ABCDE模式来表明:A——诱发性事件;B——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C——情绪和行为的后果;D——与不理性的信念辩论;E——通过治疗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这里关键是D,即与不理性信念的辩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种整合式治疗法,根据当事人的情形采用认知技术、情绪技术和行为技术多种治疗方法。常用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与不理性信念辩论、理性情绪想象、家庭作业及行动的方法等。

2.发展性模式

发展性模式又称为过程模式,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该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基本原则是:社会工作职业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发掘人的潜能,达到和谐发展;关注个人的社会功能性,而非病理因素,重视自我实现,而非治疗过程。此模式强调的是怎么发觉个人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关注个人的弱点,解释人们的防御机制。

在发展性模式中,社会社工的角色具有相信组员自我成长的信念;持有现实的态度;承认个性化的概念。此模式的工作原则是启发组员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点,注意寻求各种资源为小组服务,主要目标是实现小组目标,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因此,发展性模式适应在各种人群中运用。

三、小组活动记录

小组第一次活动记录

详细!“我是情绪小主人”情绪管理线上小组(我是情绪的小主人)

四、小组评估

(一)招募结果

1.小组成员构成

小组成员初期凝聚力建立快,使小组较快进入工作阶段。小组成员共12人,其中9人上小学,3人上初中。虽然大部分组员处于小学阶段,但与初中年级组员呈现不同的注意力程度和对事物认知的接受度。

2.小组活动的设计及执行状况

小组活动筹备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每节小组开始前,主持人活动内容准备充分、组织者积极联系小组成员参与活动;小组开始后,工作人员配合度高,能够带动小组氛围。每节活动的流程均能按照计划执行。

3.小组动力

(1)组员参与及互动状况:由于成员性格区别较大,积极外向的成员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虽分享内容程度较浅,但是都能在社工的带领下参与进来,互动情况良好,部分组员在活动中互动均达到五次以上,但有些组员较为内向,不善于分享自己,在互动环节和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如JZX在回访中表示自己一直都在参与活动,但不喜欢表达,所以没有互动。

(2)小组气氛:组员之间气氛相对活跃,和工作成员也有良好的互动。部分组员比较内向,需要社工多加引导,如在主持人提问环节,部分组员开始比较沉默,社工会给出所提问题的关键词,提醒组员思考,这时组员就会逐步进入到互动交流中来,总体气氛良好。

(3)小组规范执行:小组成员在活动开展中能够较好的遵守小组规则,社工会时常强化小组规则对小组成员加以提醒。

(4)小组领导状况:领导者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并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小组内容,总结知识要点,引导组员们思考并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协同领导者主要负责带动小组气氛,做好小组工作记录和总结,联系组员参与活动和组员信息反馈,以及完成领导者安排的小组其他必要工作。

(5)小组周期:小组在几节聚会中实际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周期

三个周期:初始期、中期、成熟期及结束期。

初始期:确认澄清小组工作目标,建立制定小组契约,小组凝聚力形成。

中期:小组沟通更加开放,小组规则强化,小组成员目标清晰。

成熟期及结束期:小组成员更加了解小组主题,并有自己的思考。结束期成员纷纷表示感谢。


(6)社工的自我评估:社工的态度、知识技巧

领导者每次开展活动提前会解释清楚,态度友善,出于领导者地位,积极引导组员交流互动,对组员表达的想法都会及时回应,给予鼓励,尊重。协同领导者以参与者参加活动,带动小组气氛,并起到示范作用。记录者每次认真观察活动的开展情况,成员的表现,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7)技巧:反映技巧、互动技巧、行动技巧

【反映技巧】倾听、反映、澄清、摘要

如:领导者会时刻关注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及时的给予回应,并对组员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给出引导和重点提示,帮助组员积极的参与互动和解决情绪问题。

【互动技巧】支持、解释、连结

如:当组员表达出自己对情绪的认识时,领导者会对其表示肯定,并对组员反馈的信息做详细的说明,引用实例或小组内容中的例子让组员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绪。

【行动技巧】发问、建议、示范

如:领导者会在每一段小组学习后及时的提出问题,让小组成员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自己做起,鼓励组员们一起行动,在生活中做情绪的主人。

(8)小组目标达成及成效评估

小组的目标是大家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以及情绪问题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并从主观上想要改变自己情绪问题的状况,在小组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和一些技巧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小组目标达成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小组成员及家长们对这次小组的反映良好,组员们表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能够接纳和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长们表示在这次小组中学到了很多调节情绪问题的技巧,并运用于实践中,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与孩子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融洽,非常有幸参与小组。

五、小组活动的经验及反思

(一)社工的体验与收获

第一次小组活动总结

1.小组前期社工发动服务对象效率高,1天内招募满员,今天的小组共有9名服务对象参与,实际开视频的有4个人,跟主持人语音互动的只有2人,没有参加的1人联系不上,其余两名服务对象还需要联系沟通原因。


2.过程中,受到了网速、人为操作不熟练的影响,出现了部分人播放视频卡顿、服务对象麦时常忘关的情况。

主持人提前熟悉做好准备工作后,现场仍有一些不可预计的原因,导致主持人边讲课边做线上管理略有慌乱,略微影响活动流畅度。后期结合课程内容还需要再次商讨小组开展形式,请大家积极献策。

3.线上开展小组工作的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尽管多次引导,但是由于没有办法“控制”服务对象开视频、做发言的行为,主持人只能从专业性角度出发,影响服务效果,小组变得像课堂,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收获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除去线上开展活动的不足,主持人需要反思课程内容的设计,其他社工需要反思在招募过程中是否评估过服务对象参与本次小组的实际需求,是否在招募的过程中对服务对象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度做出引导。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很顺利,感谢各位同工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小组活动总结

1.本次小组发动服务对象12人,其中有8人参与,7人与主持人有互动。没有参加的3人有学校课程,1人因家人在外,无手机。


2.小组开始前,通过电话提醒确认五个未签到组员的到场情况,鼓励其积极回应,由被动转主动的进入小组状态。


3.小组过程中,主持人对组员的情绪问题予以肯定,引导组员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并教会组员如何去面对情绪。


4.线上小组开展工具由“腾讯会议”变为“微信”,避免了上次因网络卡顿和组员面对面害羞等问题,互动明显增加。同时,微信有回放功能,也方便未参与的组员在其他时间参与学习。


5.小组结束后,工作人员一起及时完成本次小组总结,并决定在后期补充一个小组活动出勤签到表、互动次数表(展示组员参与度情况和变化),做好后期的回访与反馈工作。

第三次小组活动总结

1.本次小组服务对象共12人,今日有6人参与,其中5人与主持人有互动。没参加的6人中,有3人因学校开学作业增多需要花更多时间做作业,1人开家长会,2人家长在外无手机。已告知未参与小组成员可回放学习今日内容。

2.小组开始前,电话和微信提醒组员入场,确定参与人数,并进行签到。

3.小组过程中,通过回顾上节要点“情绪粒度”带动小组氛围,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引出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并用听故事后的感受展开讨论,再次深入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教组员调节情绪的方法,有益于组员往后调节自己的情绪,实用性高。

4.小组结束后,要做好组员的回访与反馈。组员参与人数偏少,大部分未参与组员是因为学校作业繁多,回访时要有具体的方法帮助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压力。

第四次小组活动总结

1.本次小组服务对象共12人,今日有9人参与,其中7人与主持人有互动。没参加的3人中,有2人家长在外工作,1人家中有事。已告知未参与小组成员可回放学习今日内容。

2.小组开始前,提醒组员入场,进行签到,确定参与人数。

3.小组过程中,首先提出孩子常见的五种情绪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父母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陷入死循环。接下来用五个技能破解这样的循环,家长做出改变,才能重新认识孩子的情绪,应对问题要用到SPCP三步走策略,积极合作使问题得到解决。

4.小组的最后,邀请唐老师为各位家长反映的孩子问题依次作出解答。问题主要分为三类:

①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孩子是否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还是没有学习兴趣等原因,家长需要正确、有耐心的引导孩子,切忌责怪孩子,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②拖延。确定孩子生活和学习上是否合理安排,引导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

③孩子与家长缺乏沟通。家长要用心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是否与孩子建立安全信赖和支持的关系,要学会先接纳孩子,其次才是处理事情。

在家长们的积极回应中,小组互动频次高,家长表示以前时常控制不好情绪,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以后会学着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5.小组结束后,做好组员家属的反馈。让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改变,帮助孩子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第五次小组活动总结

1.小组服务对象共12人,本次有9人参与,其中6人与主持人有互动。没参加的3人是因为家长在外工作。已告知未参与的小组成员可回放学习本次内容。


2.小组开始前,提醒组员入场,进行签到,确定参与人数。


3.小组过程中,社工首先带领组员们回顾之前小组学习的内容,巩固组员们学习所得,社工对组员们在小组契约上的遵守给予称赞和肯定。大家重点回顾了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组员分享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情绪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通过交流增强组员的自信,鼓励组员坚持锻炼,在生活中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情绪。


4.小组的最后,社工感谢组员们的积极参与,小组虽然结束,但陪伴一直都在,社工欢迎组员们后期积极的与社工们分享自己管理情绪的实践。


5.小组结束后,做好组员情况反馈,对组员及家长进行回访,了解其反馈的问题解决与否,对没有解决的,给予方法指导,鼓励其实践;已经解决的,了解其是如何解决的,并鼓励他继续保持。


(二)小组工作从计划方案到小组结束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方法

小组准备期与初期

小组中期和结束期

线上平台选用不当:第一次小组是在腾讯会议上展开的,但因为网速卡顿和人为操作不熟悉,导致小组的开展受到影响。

小组互动积极性不高:小组是在线上进行,组员不好控制,部分组员性格内向,不愿意交流和参与互动。

处理方法:线上平台下次选择微信群,避免发生视频卡顿和不能语言文字交流等问题。

处理方法:小组结束后,工作人员对组员进行电话回访,鼓励其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在小组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对未来小组工作开展的建议

1. 招募过程:社工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评估服务对象参与小组的实际需求是否与小组目标一致,并让已经招募到的服务对象了解小组基本内容,对小组活动的参与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2.小组活动前:工作人员要做好充足、合理的方案,提前准备好小组所需物品和设备,组织小组成员参与活动并提前带动组员们的兴致,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3.小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积极的带动小组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问,倾听,支持,鼓励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4.小组结束后:工作人员及时对本次小组情况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案,为更好的开展下一次小组活动做准备。

作者:专项服务部

单位:鄂州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来源:邂逅社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上午8:05
下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上午8:07

相关推荐